《暮春·陆游》原文与赏析

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这首诗作于庆元三年(1197)暮春,抒发怀才不遇、虚度岁月的惆怅和舍身报国而不可得的感慨。

诗的首联概括了屏居乡里的清贫生活和有才不得施展的苦闷。闲居镜湖之滨,茅屋数间,藏书万卷,却免不了贫困;空有平戎之策、经纶之才,却无处施展。下面转入暮春的感叹,燕去燕来,我仍然如此度日;花开花落,已是暮春三月,又一个春天过去了,生活却依然如故。闲居度日,无所作为,其苦闷不言而喻。从淳熙十六年(1189)年末,陆游于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任上被劾回乡至今,算来已有八个年头。虽时光不断流逝,但他却毫未忘怀时事,“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正是他心绪难平的原因。

诗的后半紧承前半首。“开编喜见平生友”,照应“万卷藏书”。“开编”,即打开书卷。打开书卷阅读,犹如遇到平生所向慕的古人,不禁十分欣喜。下句“照水惊非曩岁人”,以水为镜,鬓毛已衰,岁月无情催人老,连自己也感到吃惊,这是照应“燕去燕来”,“花开花落”两句意。“曩岁”,过去的岁月。尾联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虽然屏居荒村,但恢复中原的雄心尚在,还要慷慨高歌,舍身以报国。此时诗人年已届七十有三,爱国诗作却连篇累牍。如在《长歌行》中抒其“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的夙志; 《书愤》中感叹: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它们与《暮春》一脉相承、息息相通。“谁料如今袖手看”一句,可以作为《暮春》的注脚。

这首诗的概括性和抒情性都很强,构思尤见匠心。前四句概括乡居生活,“开编”句照应首联,“照水”句照应颔联,自然引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的壮志不酬的慨叹。诗题曰《暮春》,但诗人并未对暮春景色作具体描绘,只是借“燕去燕来”、“花开花落”这些富于暮春季节特征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感受,发泄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心情。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暮春为题材的诗作不可胜数,或尽情描摹暮春景象,或伤春、惜春、叹老诉贫,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抒写爱国情怀,而这正是陆游歌具有感人艺术力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