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
作者: 胡昭著 【本书体例】
【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1)。汉有游女(2),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咏江之永矣(3),不可方思(4)。
翘翘错薪(5),言刈其楚(6)。之子于归(7),言秣其马(8)。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9)。之子于归,言秣其驹(10)。汉之广矣,不可咏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鉴赏】:
这是周代流行于江汉地区的一首樵歌,也是一首情歌。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殊知此诗即为刈楚刈蒌而作,所谓樵唱者也。近世楚粤滇黔间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汉广》大概就是这样一首最早的樵歌。它抒发了一个单恋男子对自己所爱慕的女子的一种痴心的情爱和自爱自尊的品德。
全诗三章,章八句。各章后四句完全相同。
第一章抒发男子对所爱慕女子求之不得的痴情。开篇运用比兴:“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意即南方有棵参天大树,枝繁又叶茂,无奈路途遥远,没法到其荫下去休息。以此表达出一种欲求不得的心情,作为后文的起兴。紧接着引出了三、四两句:“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直接表明了歌者所爱慕和追求的对象是一位江汉游女,并明确地道出了自己追求不到。关于游女,前人不少指为郑交甫所遇神女,其实有些牵强附会。《诗经》中所歌咏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朱熹《诗集传》就明确指出:“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望帝杜宇就是跟一位游于“江源”的“梁氏女”名“利”的相遇后爱恋而成婚。这说明江汉一带古来即有女子出游的习俗。这首诗的歌者所遇、所爱慕并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位游女。只不过歌者抒发的是自己徒有一片痴心,却追求不到其所爱慕的人。后四句连用两个比喻,进一步展现了歌者的这种求之不得的心情:汉江之水是那样的浩渺宽广,又是那样的滔滔不息,既不能浮游而过,又不能乘筏而渡,浩歌以叹,即无心情是多惆怅!
二、三两章意义相同,写歌者由痴念而失望,由失望转入幻想。以这种感情上的一波三折,转益写出其痴情之深沉。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文字略有不同:由第二章的“言刈其楚”、“言秣其马”,变化为第三章的“言刈其蒌”、“言秣其驹”。“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蒌)”,用的也是比兴手法,意即在繁茂众多的柴薪中,我要采伐那高高出众的牡荆(白蒿),在众多美丽的女子中我要娶那位姿容出众、品德高洁的游女。这种愿望由于来得特别强烈,歌者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美好的幻想:“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驹)”,如果那位姑娘肯嫁给我,我就甘心情愿地喂好我那匹千里马,驾上迎亲的彩车去迎娶她,这就有些像《关睢》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表达方式了。然而现实是“汉之广矣,不可咏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敬慕归于敬慕,痴情归于痴情,姑娘是求之不得的,歌者不能不发出再三的叹息。全诗写得委曲婉转,缠绵意浓,诚如朱熹所说:“以江汉为比,而叹其终不可求,则敬之深。”方玉润也赞赏此诗说:“终篇忽迭咏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咏,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故取之以况游女不可求意也。”这里,方氏不仅是写出此诗的歌咏的情事,也写出了此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