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诗意|阅读答案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因好讥讽世事,得罪权贵,从二十八岁至五十五岁,十次应试进士不第,改名为罗隐。他的诗文以讥刺为主,所写近体诗感慨动人。罗隐五十五岁以后投奔镇海节度使钱鏐(“流”),得到钱鏐的赏识任用,历任钱塘令、著作令等职。

晚唐时期政治极为腐败,君主尽荒唐,臣僚多卑劣,饱受痛苦的是人民大众,这时生活中必然要发生许多咄咄怪事,作为这种腐朽统治急遽走向灭亡的征兆。罗隐写的这首耍猴人当供奉的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黄巢在公元880年(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打进唐朝京都长安,李儇(音“宣”)逃往四川,但这个荒唐的君主逃跑时,并没有忘记叫他的弄猴人随行。这个姓孙的弄猴人,他耍弄的猴子能象大臣一样地站班朝见。为此李儇赐此人以朱绂,授官为供奉。这件事情对于那些埋头读书、屡试不第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政治嘲弄。罗隐从自己考进士十次不中,而耍猴人竟以无谓的手段混得高官这个对比中,看到了一幅时代的漫画;当然他也是怀着极大的愤怒之情,写了这首诗。他一面在冷蔑地嘲笑,一面在激愤地控诉:生活在今天的人都不如学取孙供奉,只要能取悦君王一笑,就可以红袍加身!罗隐还不知道,任人上的宠幸制度是与君主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谁能得到君[主的欢心,就等于得到权力的承认,为此在历史上才有专以“一笑君王”为取得高官的途径。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但却为志士仁人所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