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更漏子》诗意|阅读答案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的这首《更漏子》写的是秋夜里离人不寐,心受情思牵绕的愁苦情景。

这是一个秋夜的时分,画堂里空空荡荡,玉炉中香烟缭绕,正在点燃的蜡烛,是为自身的燃烧迨尽,也在为室中满怀离情的女主人公在不停地流淌着热泪。室外的秋天景象,透过这“玉炉香,红蜡泪”漫无休止地涌进了画堂,把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秋色,使人的心情也变得和秋光一样苍冷。 “偏照画堂秋思”,是写室中正思离人的女子的凄清孤苦的意绪,这意绪因秋夜泪蜡的照烛,已不胜支撑了,由此才引出“偏照”之憎怨。由于红烛偏偏为离人而燃烧,使画堂中秋思盈满,秋思扰人不眠,孤凄的秋夜,使人感到无尽地长,难耐地冷。这长夜秋思,使这位画堂女子神劳形损, “眉翠薄,鬓云残”,形中透神,不问可知,她的双眉淡薄了翠色,以致鬓发零乱,是因为悦己者远在外乡,难遣愁思才倦怠了梳妆,何况,即使强整容颜,象王昌龄笔下的那位闺中少妇,凝妆望远,而所思的情人不见,岂不也是自讨没趣!

本来已是秋思不胜愁的离人,那画堂空虚、红蜡泪伴,已足够消受的了,若加上“夜长衾枕寒”,就更难消受了。上半阕在艺术描述上,已经造成了这种审美效果,足值称道的是,温庭筠能在极致之处另求新境,从画堂女子的听觉感受深入内心探视,写出了唐五代词中的绝佳名句: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把上半阕离人的长夜不眠,引入到许多不可终竟的地步。人在生活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因此每一个人或许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许多失眠的体验。如果这种长夜不寐也是因为“离情正苦”的话,那窗外的秋夜秋风中,雨滴梧桐,对人间的离愁别恨不仅无所理会,反而使人离愁中又添加了许多恨苦,并让人在持续的时间中保持对这种不可忍耐的心理刺激的敏感性,那该会是怎样的滋味?在黑夜里,人的听觉比一切其他感觉都更敏锐,雨滴梧桐,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人怎能不肠断心碎?

温庭筠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他精通音乐,是致力于词创作的第一人,在促成文人词向成熟阶段发展上,有特殊作用。他的词在内容上多是抒写闺怨离愁,词语艳丽,这首《更漏子》足可以代表温词的这种特点。宋人胡仔评此词说: “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 《花间集》可见矣。 《更漏子》‘玉炉香’一首尤佳。”(《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