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诗词散文赏析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00多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为黄山支脉。现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年均气温16℃左右,年均降雨1600毫米,气温湿润。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素有“东南第一山”的美称。

九华山,汉称陵阳山,南梁称帻山,盛唐前称九子山。据《太平御览》记载:“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李白游秋浦、清溪、陵阳(今贵池、青阳境内)一带胜景时,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遂易名九华山。继李白诗赞九华之后,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至沓来,咏诗赋词赞美九华,留下诗文词赋五百余篇。

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据记载,九华山初为道教圣地,汉、晋、唐道教活动频繁,并建有“开元观”,“白云观”,“仙坛宫”。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僧杯渡禅师来九华传经布道,创建茅庵。佛教始传入九华。自佛教传入九华之后,道、佛由相互对立、斗争,演变为相互妥协、合流,最后佛教取代了道教的地位,九华山亦成了佛教圣地。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今朝鲜南部)国王近亲金乔觉来九华修炼,圆寂后,葬于九华,尊称“金地藏”。此后,九华山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历经唐、宋、元、明、清,香火日盛。明清两朝,庙宇遍布全山,达300余处,僧尼约四五千。峰顶悬崖上琼楼仙馆,山谷深壑中梵宇琳宫,点缀在苍松翠竹之中。

九华庙宇建筑,从整体布局上看,以天台为首,九华街为腹、五溪为足。依山而筑,高低错落,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宇非凡。大都采用山村居民的建筑风格,外形朴实,墙为条石砌筑,墙体多用块石泥板,白石灰抹外,木格小窗,赭黑色陶瓦铺顶。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庞大的古庙建筑群落。

近年来,九华名胜古迹得到修复和保护。现有化城寺、月身宝殿、百岁宫、甘露寺、祗园寺、上禅堂、慧居寺等古刹建筑大小78座,佛像6500余尊,珍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玉印、法器等佛教文物2000余件。

〔古诗文赏析〕 九华山歌并引 唐·刘禹锡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予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以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辉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稽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由夔州调任和州剌史。沿江东下途中,诗人应好友崔群(敦诗)之邀,由池州至宛陵,途经九华山,写下这首诗。诗前的小序,有三层意思:一是赞叹九华山“九峰竞秀,神采奇异”,远在华山、女几、荆山之上。二是叹惋九华山“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三是交代诗的目的在于“歌以大之”。诗的前七句,以想象夸张之笔描述九华山极不寻常的来历和夭矫腾仙的神奇风貌。开头一句,劈空而来,很有惊动之感。“惊魂魄”三字,不仅将初见九华的惊奇、赞叹心情吐露出来,而且点带出九华山奇秀无比的神采。“一见”之下而“惊魂魄”,驱使诗人进入遐想境界。故而以“意想”二字提引,神驰往古,展示出一幅天地开辟之时的神秘画面。这秀出天外的九座奇峰,原是九条神龙,在那洪炉熔铸出宇宙的时代,它们屈曲腾跃,意欲攀天而去,突遭巨雷轰击,化而为石,变作这眼前的九峰。这离奇的想象,本来是迷茫难求的事情,可是在诗人想来,却是带有几分可信的故事。如其不然,悠悠万年之后的今天,它们何以气势不死,仍然象要腾跃飞举而去呢?故而诗中以“不然” 二字反诘两句,以论其真。这里,诗人所构绘的故事是虚无缥缈的,然而它却是最生动地描绘出九华山夭矫腾飞的形态和气势。这种以虚想写实景的手法,在山水诗中虽屡见不鲜,但写得这样富于神奇的色彩是不多见的。

诗的中间十二句,描写九华山的清美景色和被冷落的遭遇。“云含”、“日凝”两句,分写昼夜之景。山中之夜,白云含幽而素月添冷,是那样的清冷幽寂。而在丽日睛天,则阳光凝晖,江水映漾着山影,又是那样地清丽明秀。但是,如此优美的山光水色,只因为“结根不得要路津”,“地偏且远”,长在无人之境,竟然久淹不闻,埋没至今。通过这十二句的叙述,以云云、亭亭、会嵇、敬亭山与九华山的对比,非常深刻地揭示出显者不美,美者不显的极不正常的现象和极不公正的待遇。山且如此,推而及人,更有甚焉。故而诗的最后四句中,以连呼两句“九华山”提起,既饱含着对九华山不幸遭遇的深刻同情,更包含着对人间的愤懑和讥讽。由此也是可见刘禹锡诗的高妙处。

(臧维熙)



〔民间文学〕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

一年初春,李白应好友青阳县令韦仲堪的邀请,来到九子山游玩。皖南的初春,寒气逼人,韦仲堪安排好山珍美酒,就去迎接李白。这时,忽见李白舞着剑哼着歌走来,韦仲堪高兴极了,忙迎上去说:“恭迎谪仙,恭迎谪仙!”于是,两人来到五溪亭,老友相逢,开怀痛饮。

李白问:“韦处士,此处是何地?”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就汇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处叫五溪,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

韦仲堪讲起了“九子战妖”的传说:九子山有九十九峰,峰峰朝向一处,宛如儿孙绕膝。传说上古时候,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住着闵老汉一家,闵老汉有九个儿子,个个人勤手快,非常能干。有一天,突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冒出一股恶水来。那水势如柱,窜上天空。原来是个海妖。海妖命令闵老汉立刻离开这个地方,闵老汉坚决不从,被水妖冲倒在地,卧床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九个儿子决心替父亲报仇。双方战得非常激烈,海水翻滚,天摇地动。闵家兄弟团结一心,越战越猛,第一个回合九兄弟战胜了海妖。海妖并不甘心,又叫来了龙王三太子和他的师兄海怪进行报复。海妖鼓起狂风,掀起黑水,浊浪排空,气势逼人。九兄弟坚决不屈服,继续和海妖们搏斗,但眼看就招架不住了。这时北斗星君到南斗星君那里下棋,路过这里,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气愤,于是用仙帚一指,“轰”的一声把海妖打败,北斗星君又用仙帚一挥,水中冒出九朵芙蓉。随即,九朵芙蓉又化成九座山峰,压在海妖身上,从此,这块宝地变成了山青水绿的地方,再也没有妖精为非作歹了。传说这九十九峰是闵老汉和九个儿子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

李白听得入了神,连称:“妙哉,妙哉!”李白又随韦处士观看了六泉,这里更美了。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象六朵鲜花在欢舞,好看极了。韦处士打趣地说:“看哪,六位小姑娘在欢迎你哩!”李白兴致颇高。接着他们又来到莲花峰,这里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又把山峰吞没,变成茫茫一片。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在眼前。身临其境,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道:“九子山真是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象出水的芙蓉。”韦仲堪连声附和,李白稍思片刻,说:“芙蓉是花,花者华也。我把此山改名为九华山好不好?”韦仲堪说:“九——华——山!好,真好,太好了!”于是两人联句作诗一首,以作纪念。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积雪曜阴壑,飞流愤阳崖。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从此,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了。

(汤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