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其二)
(隋)虞世基
上将三略远①,元戎九命尊②。
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气③,塞北有游魂。
扬桴上陇坂④,勒骑下平原。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
轻賚不遑舍⑤,惊策鹜戎轩⑥。
懔懔边风急⑦,萧萧征马烦⑧。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⑨。
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
耿介依长剑⑩,日落风尘昏。
【作者简介】
虞世基(?~618年)隋朝诗人。字茂世,隋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陈时,官至尚书左丞。陈亡入隋,任通直、内史舍人、内史侍郎,为隋炀帝杨广所亲信,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时天下大乱,而世基不据实告于炀帝。后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世基亦同时被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九首。
【词语简注】
①三略:相传西汉张良师从黄石公,得授兵书三略。此指将军深得三略精妙,长于兵法韬略。
②元戎:即主将、主帅。九命:周代官秩分为九等,九命相当于一品。
③山西:古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多出良将。
④扬桴:扬起鼓槌。桴(音fú),指鼓槌。陇坂:六盘山坡。
⑤轻賚:轻携,轻装之意。賚(音lài),古指装备。遑(音huáng)舍:轻易舍弃追击的意思。
⑥鹜(音wù):鸭子。戎轩:兵车。
⑦懔懔:劲烈之貌。
⑧萧萧:马叫的声音。
⑨交河:古河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诗中借用河名。
⑩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
【内容简析】
隋初大将杨素曾率兵出塞大破突厥,写有《出塞》诗二首,开盛唐边塞诗派先河。当时隋诗人薛道衡、虞世基亦各写两首《出塞》,与杨素唱和。本诗即为虞世基与杨素唱和之作的第二首。
全诗一起笔,以“上将”与“元戎”为互文,颂扬军中主帅谋略高超,志向远大。“缅怀”两句分承前两句:主帅既娴于韬略,自当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志节;既受高官显爵,自当开边拓地,以报君恩。“山西”两句,写太行山以西,秦陇健儿多勇武,而边塞之北的敌人,却是飘落穷沙,无家可依的野鬼游魂。本诗通篇未写塞北如何恶战,读来却无所遗憾,全仗了这两句造就的必胜和轻取的乐观气氛。“扬桴上陇坂”两句,写兵将既合,大军西进,沿着六盘山坡,大军扬起如林的鼓槌,登上了六盘山,而后又勒马徐行,缓步而下。“誓将绝沙漠”两句,写转眼间大军已在玉门关誓师,将直行大漠,悉驱胡虏。以上十句写出塞的因由及过程,可算一层次。诗的后十句写出塞后的情况,是全诗的精彩部分。诗人描摹出一幅出塞征战图。“轻賚不遑舍”两句,是塞外追寇图:骑士们无暇宿营,轻装疾进;他们长鞭振响,战马带着兵车纷驶如云。“懔懔边风急”两句,是塞外行军图:将士们在寒风中急进,人马困乏,备受艰辛。“雪暗天山道”两句,是一幅塞外冰雪图:塞外的飞雪层层压下,令人举目不见苍穹,亦令天光暗淡,天山大道也给这雪压得暗沉沉难辨东西,塞外的冰河也凝成巨冰,堵塞河源,令河水难流。“雾烽黯无色”两句,又是一幅塞外阵营图:连营烽火全被浓雾裹着,黯淡无光,满营旌旗上的露珠结成厚霜,直挺挺张着难以翻卷。最后,“耿介依长剑,日落风尘昏”又成一幅塞外特写图:一位军人仗剑而立,他对着那落日的苍凉,那风尘的昏暗,目光远注,神态刚毅。这个结尾,既将“塞外”的边线推到落日极远处,又暗示了将士开边拓地之志的无穷无尽,语意含蓄不发,令人遐思。
全诗虽是乐府拟作,但诗人才华卓绝,想象丰富,运思高超,读来精彩纷呈,壮气萦荡,可谓是大气磅礴之作,对盛唐时边塞诗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