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凤雏一语教徐庶》原文|译文|赏析
曹操征南日日忧①,马腾韩遂起戈矛②。
凤雏一语教徐庶③,正似游鱼脱钓钩④。
【释词】
①征南:曹操讨伐孙权的军事行动是跨长江向江南挺进,所以称之征南。
②戈矛:借代战争。
③凤雏:庞统的雅号。初与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④游鱼脱钓钩:比喻徐庶在赤壁决战的前夕,脱离曹操的前线大部队,避免了火烧赤壁时殃及个人。
【赏析】
当着庞统的面,徐庶一语说破了连环计,庞统担心地反问道:“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徐庶笑着回答:“此间八十三万人马,性命如何?”庞统说:“元直真欲破我计耶?”徐庶回答:“吾感刘皇叔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今安肯破兄良策? 只是我亦随军在此,兵败之后,玉石不分,岂能免难? 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庞统在这种情况下,教徐庶暗中散布西凉韩遂、马腾谋反,曹操必然派人去救,乘便主动请战,借机脱身而走。
庞统教徐庶的脱身之计,与诸葛亮当年救刘琦一样,请求在外将兵,避害于内。不同的是一个是实,一个是虚。庞统教徐庶散布了一些流言,传说西凉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曹操大惊,急聚众谋士商议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忧者,韩遂、马腾耳。军中谣言,虽未辨虚实,然不可不防。”官渡之战胜利后的曹操,一举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这时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西蜀的刘璋、汉中的张鲁,以及关西的韩遂和马腾,都无法单独与曹操抗衡。而且刘璋、张鲁暗弱,地处西南,可以不虑;关西韩遂、马腾一直处于冷观状态,可以暂时不顾;惟有江东的孙权和荆州新投奔刘表的刘备,是他心腹大患。有了这种战略态势,曹操思想上产生了骄傲急进的情绪,没有解除西顾之忧,消灭韩遂、马腾的势力,便急于南下,大举进攻江南,企图夺荆州、占江东,消灭孙权、刘备,进而席卷九州大地。曹操虽然是这样的战略布局,但西顾之忧一直悬在他的心上。“曹操征南日日忧,马腾韩遂起戈矛。”这两句诗是从当时整个战略态势分析曹操的心理的,庞统教徐庶的脱身之计,正切中曹操的心虚之处。于是,徐庶乘机请求奔往散关把住隘口。他的请求马上得到了曹操的获准,便星夜离开了赤壁战场。
徐庶在曹操赤壁大战未果的前夕,已洞明周瑜、诸葛的计谋,他面对庞统发誓:“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表面看徐庶是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采取明哲自保,“正似游鱼脱钓钩”;而实质上透过曹操的谋士,在曹操大难临头却不置一辞,反映了人心所向。徐庶在谋士如云的《三国演义》里经历独特,个性鲜明。他受制于曹操,终生未能如意地施展抱负,发挥才干。这位侍母至孝的徐庶,当老母被曹操所囚时,“方寸乱矣”,曹操使人诈修一封家书,将其骗至曹营。徐母见其子从刘备处归来,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 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 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 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说完,徐母转入内室,自缢身亡。徐庶遗恨终身,他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俗语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其意源于此。小说家在赤壁之战重大而紧张的政治、外交、军事的明争暗斗中,随手看似不经意的涂抹了几笔,便透过徐庶的个性,一次又一次地皴染拥刘贬曹的政治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