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火烧司马计不遂》原文|译文|赏析

三国诗词《火烧司马计不遂》原文|译文|赏析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释词】

①何期:何,怎么;期,料想。青霄:青天、高空。清·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②安得:哪里。

【赏析】

诸葛亮在山上看见魏延诱使司马懿驱兵进入上方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蜀军从山上一齐扔下火把,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火势冲天。眼看司马懿父子就要葬身在火海之中,恰待此时,骤雨倾盆,满谷之火,都被浇灭。司马懿得救了。诸葛亮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天命与人事是一对矛盾。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天命的制约下,人为努力可能创造奇迹,但最终无力改变天命。不然的话,“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司马懿父子绝路逢生,岂非天意?面对冥冥的上天,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地慨叹。

天命虽不可违抗,但人们总是通过具体的天象,来感知人事的吉凶。小说描写正当司马懿父子大难临头时,“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雷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关于雷,民间俗语说:“天打五雷轰”,是预言恶人遭报应。而对异人则相反,是护佑,是吉利。《易经》中解卦的卦形,由上“震”下“坎”而构成。“震”是雷,“坎”是雨,全卦的意象是雷动雨兴,万物苏醒,润泽发芽,而趋繁盛。根据解卦卦象所显示的象征意义,“险以动,动而免乎险”,强调当遇到困难,身处险境时,应当积极行动,设法解除,不要消极等待,坐以待毙。司马懿正是这样。当大火刚被浇灭,他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又得救兵相援,同归大寨。这对司马懿真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这一联诗大概是受晚唐诗人杜牧的影响,对历史现象作逆向推理后,有感而发。遗憾的是有些诗只作机械的模仿,把丰富的历史生活和现实感受割裂成破碎的单一概念,全然是押韵的庸论。此诗便是这种类型,因为司马懿根本没有禅魏,况且其子禅魏也在三十年以后了,何谈什么“山河属晋朝”?把未来的历史生活硬拉扯到这里发议论,不给人以新意,反而使人感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