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杜牧·早雁》鉴赏

《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杜牧·早雁》鉴赏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这也是一首受人传诵的名,它借物咏怀。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南侵,掳掠人口。这时正值北雁开始南来季节,诗人顾念边地流散难民的疾苦,特以“早雁”为题,寄托自己的感慨。“早雁”,雁为候鸟,秋天飞南方越冬,春天北归。写诗正是八月,不到深秋,故称“早雁”。



* * * *



首联: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这一联是说,秋天是北方胡人猎射鸿雁的季节,原在草泽安居的群雁,因此惊飞哀鸣向云外四散。这里借指胡人入侵边民。金河,位于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的一条河流。秋半,农历八月,为一季之半。虏弦开,指回纥族武装入侵。虏,古代统治者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颔联: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仙掌,汉武帝时长安建章宫内设有承露铜盘,下有铜铸仙人伸掌捧托,故曰“仙人掌”。长门,汉武帝时的宫殿名,是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幽闭之地。这一联是借汉说唐,回顾当时长安一带的状况。孤影过、数声来,均写早雁惊飞离散的悲惨情景。

颈联与尾联: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胡骑(jì季),指回纥骑兵。逐,指追随。潇湘,潇水与湘水之合称,二水均在湖南,这里泛指南方。菰米,俗称“茭白”。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秋季结实,名“菰米”,也称“雕胡米”。茭白作蔬菜,菰米可煮食。莓苔,蔷薇科植物,种类很多。常见者花白、籽红、味酸甜。菰米和莓苔,均为鸟类喜吃的食物。

这两联意思是:嘱咐“早雁”,即使春来了,也不要飞回战乱的北方。现在所居之地的南方,既有空旷原野,又有菰米、莓苔可食,是个可以托生之处。相传雁飞至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春来则北飞。



* * * *



这首咏物寄怀的七律,写得异常生动而形象。它通过用典和比兴等手法,描绘了早雁惊飞哀鸣,无处栖身的惨象,象征北方人民的离乱生活。他们有如南飞逃雁,虽有空旷之地可暂栖居,也有野果、野菜,可以充饥,但终究有家不得归,实乃可怜可哀,诗人给予极大同情。

这首以“咏物”形式出之的感怀诗,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辞婉而意深,且略含暗示。从首联的借喻暗示胡人的武装人侵,到中间属对的两联,都寓有暗示:颔联暗示当权者漠视罹难人民的疾苦;颈联则又表示了自己一贯力主的“以武制武”的治外方略,坚决驱逐入侵者,保卫家国安康。

诗短、情挚、意切,寄旨深远,甚堪回味。



* * * *



以下顺便拟用略讲方式,绍介杜牧另外几首咏史诗及写景绝句——

杜牧的咏史诗,有若干类别。如《题木兰庙》、《登乐游原》和《题桃花夫人庙》等诗,属于凭吊遗迹,评议史事的一种。此以《题桃花夫人庙》为例: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堕楼人。

在这里,诗人由春秋时为楚国所灭的息国的君夫人(即“桃花夫人”)的自杀,联想到晋石崇爱姬绿珠的堕楼。叙的是妇人,评的却是“至竟息亡缘底事”?的历史事件。宋人许顗《诗话》中赞“此诗为二十八字史论。”

杜牧还有《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赤壁》等几首咏史佳作,因为提出了一反常论的见解,却遭后人讥议。有论者说这些诗“皆反说其事”,“则好异而叛于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但“好异于人”是真的,“叛于理”却未必。即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不写社稷存亡,却写二乔,看似“叛于理”,却自有其理。《四库全书提要》的评介很中肯:“许顗讥杜牧《赤壁》为不谈社稷存亡,惟说二乔。 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杜牧的一些描景咏物小诗,玲珑剔透。乍看,似乎单纯写景物,其实,它们仍被置于诗人的“主意说”理论光辉的烛照之下。只要过细审察,就可发现作者的艺术匠心:托物抒情,描景寓志。这类诗往往篇幅短小,但词采清丽,意境深远。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寥寥二十八字,却“咫幅千里”,展现了一幅江南春景长卷,令人如置身于无边春色之中,曾被誉为“写景绝唱”。其实,它也是一首讽谕诗之佳作。只“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就既刺古之南朝广建佛寺、崇信释教而覆亡,又砭当朝君主佞佛靡风,将讽谕之旨隐含于“春色”之中罢了。

再看《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夜景的朦胧境界是如此动人,确实堪称写景神品。但寄慨遥深:商女之曲,乃亡国之音,告诫人们切莫再步陈后主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