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原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着意刻画饯别宴席的场面,从场面的描叙中表达惜别的深情。诗人那深挚的感情融汇在诗中的场景铺叙里面,含蓄深婉,是一首颇为人们赞赏的赠别诗。
诗一开头就用“银烛”点题目的“夜”。银烛高照,吐出一缕缕青烟;金樽并举,宴席热烈华美。这里所写的筵席场面的情绪是豪放的,银烛、金樽、绮筵,更渲染了分别宴会的富丽堂皇。接下去,离堂之上,嘉宾琴瑟,极尽欢娱;似乎告别的人、送别的人都沉浸在这一派富丽美好、欢乐的氛围里,谁也没有想起别离,谁也不去提起那令人感伤的字眼。他们真的陶醉于这个热烈的场面里,真的忘却那使人伤感的别离了吗?这里谁都怕提起那令人伤感的话头,正是表现了别离情感之深之浓,是不写之写。“别路绕山川”一句是情感的转换,从前面的热烈场面转到了别情的描叙。这一句收束了前面的描写,开启了下文的描叙,自然有力,使前面的情景成为后两联的映衬。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两句从写景中带出时间的推移,明月渐渐在西边的天幕下沉,隐没在高高的树丛后面;银河亦慢慢地消失在拂晓的天空。从银烛高挑到明月西沉,又从明月西沉到拂晓,又从时间的推移中突现出人们的感情。诗人和朋友们在离情别绪的宴席上,低回地惆怅地面对华丽的筵席,偶尔举起那沉重的酒杯,大家都舍不得离去,一直待到天明。这漫长的春夜,这漫长的筵席,不正是那无尽的依依惜别之意与缠绵难舍之情吗?作为读者,都会从这场景的描叙中如感似触地接受到这种情感醇醲的熏陶,接受了一种悒郁的美。
拂晓了,要上路了,诗人想到了别后,于是在眼前浮现出那漫漫的悠远不尽的道途,它似乎没有尽头似的,一直伸向遥远的洛阳;他还想到了一别之后,象今天这样的“欢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有呢。当然,这种分别的宴会本不是一件欢娱的事,但彼此间毕竟还能会面;分别之后,连这样的会面都不能有了,怎么不令人凄然伤神、惆怅不已呢!“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正是诗人这种感情的突发与升华。全诗结束在这里,也把读者带上了那无穷无尽的道途,熏染了诗人的真挚深沉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