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在大历诗坛上,卢纶以其气势雄壮刚健、基调昂扬豪放的边塞诗而卓立于“大历十才子”之中。他曾有过军队的生活经历,做过军队幕府中的幕僚和河中元帅府的判官,因此,他的边塞诗生活气息很浓,有盛唐那种雄浑的气象,令人读后振奋不已。
这组《塞下曲》(又题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第二首,塑造了一位勇猛善射的守边将军形象。诗的内容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外出打猎,误将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认为是老虎,一箭射去,因用力过猛,连箭尾都陷进石头中了。诗人巧借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以点染,仅仅通过射虎中石这样一个典型的情节,将军的勇武以及诗人的赞美便尽在其中了。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场景,即林边、暗夜、风吹草动。深山密林本是猛虎的栖身之所,加之时值夜晚,光线幽暗,耳边只听得风吹草木“唰唰”声,草木披纷处,隐约可见一庞大的黑影恰似猛虎状,此景此况,怎不叫人猛吃一“惊”?这里,诗人仅用一个“惊”字,既写出了人物的神情,又渲染出一片紧张的气氛。一“惊”之后,胆小的人说不定会掉头夺路而逃,而诗人笔下的将军却是从容不迫,很有把握地搭箭“引弓”,奋力射向猛虎。上下两句一紧一松,张弛有度,使人在一“惊”之后,又受到将军镇定自如的神情的感染,临危而不致变色,遇险而不会慌乱。倘若真是猛虎来袭,可以断定,在如此勇武善射的将军“引弓”之后,其必死无疑。
后二句,作者省略了当时在暗夜中将军的活动情况,将时间跳跃到次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才发现“夜引弓”后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原来是有“惊”无险,射中的并非猛虎,而是一块状如猛虎的石头,并且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已“没在石棱中”。其膂力之大,射向之准,令人叫绝!这其中尽管有夸张的成分,浪漫的色彩,但从艺术的真实这个角度来说,令人不能不信服:这是一位如同汉代名将李广一样武艺超群、胆量过人的守边将军。
短短二十个字,能塑造出如此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已殊为不易,而诗人的意图恐怕还不止于此。诗人之所以赞美将军,更是为了赞美这支由将军率领的守边部队。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军如此勇武,士气自然高昂,作起战来,自然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这是一支有信心、有力量击败任何来犯敌人的军队,从诗人塑造出的高大威武的将军形象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