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是王昌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五首,写边军征战中的一次胜利,是一曲胜利的凯歌。

诗的首句从大处落笔,对战场上的景象、气候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广阔无际的沙漠上,一阵阵狂风呼啸而过,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顿时,天地间变得暗淡无光。如果说首句是远景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具体而真切的近景,诗人之笔又引导读者将视点投向漫天风沙中一支正奔出营门,准备去袭击敌人的部队。“红旗半卷出辕门”中的“红旗半卷”,表现部队唯恐被敌方发觉,隐蔽疾进的状貌,点染出部队奔袭敌人时所具有的紧张、警觉、整肃的内在心理气氛。“辕门”指兵营大门。古代行军扎营时,以车环卫,出入处以两车之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故称辕门。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种倒装的形式,意谓征战部队的肃杀之气而使风沙滚滚的大漠更染上一层惨淡的颜色。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诗意的误解。诗的前两句并非是在描写大张旗鼓公开出战的部队,也无意渲染部队的声威;相反,诗中无论是对部队出击时的恶劣气候还是对“红旗半卷”的姿态的描述,都意在表现这次军事行动是一次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强袭。因而,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根本无意于渲染战争气氛,而是力图给人造成“静悄悄”的感觉和印象。当诗人告诉我们一支剽悍的部队正半卷红旗,荷戈执戟,有如离弦之箭奔向敌人后,我们便禁不住在内心产生一种心理期待,关心着这支部队的命运,期待着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出现。然而,正当人们紧盯住这一支部队的时候,诗人却仿佛是从天外飞来一笔:“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有此一笔,顿时使诗由静转动,在情节和感情上翻起波澜,出人意料然而却是在更大程度上回答并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句中的“洮河”,在今甘肃省西南部,诗中以此指敌我双方交战之地;“吐谷浑”(tuyuhun),本辽东鲜卑族,魏晋之际,其酋长吐谷浑率部西徙阴山,后子孙建国于洮水西南。唐贞观九年,李靖率大军击吐谷浑,连战破之。这首诗中以吐谷浑喻借敌方首领,诗中所写的战事不必泥解为哪一次战争。诗中要表现一次军事大捷,但却不从正面描述,而是借胜利消息传到后续部队时的场面写出,将唐军超奇的谋略,势如破竹的气势,绰然有裕的兵力,以及喜讯传来后将士们欢腾跳跃的情景,高昂的士气都尽含其中,读来格外有味。这种借重侧面烘托的写法,发挥了绝句诗的所长而避开了其所短,以少胜多,词约而意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能不叹服王昌龄这位“七绝圣手”构思的巧妙和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