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首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第二篇 散文、辞赋、骈文专卷 下册·元明清及近代散文·明代散文·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这篇作品文短事明,主要叙写杭州西湖的雪景。篇幅虽然十分简短,但描写未必不细,为文颇有妙法。
湖心亭,凡在水中建亭,四周不着边岸者,皆称湖心亭。此特指杭州西湖的胜景湖心亭。
****
全文一百九十余字,可分二段:
第一段(1节):湖心亭观雪;
第二段(2节):“舟子喃喃”。
第一段:湖心亭观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一、诠词释句:
崇祯五年与更定——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众人都已入睡之时,约在晚上九、十点钟。
拏、毳衣、炉火——拏(ná拿),牵引,拉着。毳(cuì脆),鸟兽细毛。毳衣,此指用毛制成的衣服。炉火,即火炉,是指冬日暖手的手炉,一般为铜制,古人常用之物。
雾凇与沆砀——雾凇(sōng松),通称树挂。在寒冷天气中,水气凝雾在树木、枝叶化为白色的松散冰晶,称为“雾凇”。沆砀(hàng dàng杭去荡),天气严寒,空中一片白茫茫。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里的痕、点、芥、粒等字,均用为量词,在冰雪皑皑世界里使用,具有特殊含义。
三大白与金陵——三大白,即三大杯酒。金陵,原五代时的府名,所辖相当于今江苏南京市区及周围之县。后成为南京的旧称。
二、略述大意:
明崇祯五年(1632)十二月,我前往西湖。这里,大雪连下了三天,湖中不见游人、也听不到鸟声。当天晚上,大约九点、十点时间,夜已静了,但我仍驾着一只小船拥戴了厚厚的毛制衣帽,还捧着个暖手的铜制小手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观雪。满眼所见是:树丛里到处是树挂——雾凇,还荡漾着白茫茫的色相,天同云、天同山、天同水,上上下下一片白皑皑的银色世界。于夜色中,湖上可以见到的影子是:惟有白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个小小的点儿和我们的一条如芥子似的扁舟,还有船中两三个象粟粒大的夜游人。待行至亭上,见有两人铺上毛毡席地而坐,一个童子在煮酒,酒在炉上腾沸着。当见到我时,他们很高兴,说:“今夜湖中怎么还有您这样的人哟?”立即拉我与他们同饮。我勉强饮了三大杯后,即同他们告别。问他们姓名,说是金陵人氏做客于此。
第二段:“舟子喃喃”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诠词释句:
舟子喃喃——舟子,撑船的人。喃喃,说话辞气迟钝的样子。
相公——“相公”一辞,原是对宰相的尊称,宋元以后,仆人对主人,或对社会上地位高贵的绅士,也称相公。这里是撑船人对顾客的尊称。
二、略述大意:
等到下了船,撑船的人辞气迟钝地说:“不要讲相公有点傻,竟还有比相公更傻的。”
****
这篇乘夜泛舟赏西湖雪景的短文,写得随意自然,笔到景布,不事藻饰,但一幅“西湖夜雪图”却玲珑剔透地呈现于眼前,令人欣悦。文章最大的赏点有二——
一、修辞手法的妙用
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西湖雪景的描写出人头地,是下了一点功夫,进行了巧妙的构思:首先将雪景涂上了夜色,使西湖夜雪有别于“昼雪”;接着,将其重点放在夜色中的西湖雪景的描摹上。这样,便于给修辞手法铺设了用武平台。试看:长长的白堤,竟似雪白画纸上的一抹笔痕;在周边全是湖水包围的湖心亭,却是偌大湖心中的一个小点点;游湖小舟,也只是浮于万顷水波上的一颗微小的芥子;至于在已见很小的扁舟中的人物么,当显得更为渺小,简直是两三颗粟粒而已。这样描绘雪景中的景物,既是修辞法的很好活用,变名词为量词,又让量词中巧设譬喻,量词本身就是喻体,而且以小显大,以及其他各种所需手法,都得到了很自然地运用。比如,一个西湖夜雪境界,在作者妙笔下,就显得夜色朦胧,银白世界寥廓无垠,生出了许多美感。
二、用简笔画出一个古代“追雪族”——雪痴
在严寒的“三九”隆冬,当人们蜷缩在暖阁围炉取暖时,他却偏偏往野外搜寻雪夜风景,而且还在亥时夜深时分。这还不算“痴”吗?无独有偶,偏偏在雪夜中,遇上了一个比他更痴的从外地“追雪”至西湖的“金陵客”!这个“客”竟然铺毡于冰冷的地上,对坐夜酌,还强拉陌路之人——“余”同饮。按常人见解,这岂不是比他更加傻痴了吗?
其实,体悟作者的笔意,审察文旨,上述两点都不是随意写写的,而是经过惨淡经营才出的巧笔。它们都是为了给人们画出一幅令人惊讶的“高逸名士”的痴态。
以下,顺便抄录几首有关湖心亭及西湖雪景的诗词,与大家共赏——
断桥残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边分青绿,鹤惊碎玉啄澜干。
(宋·王洧)
孤山霁雪
山头白石六花铺,水面青青一髻孤。
翠凤抟云朝贝阙,玉鳌擎日出冰壶。
梅花正好充寒探,竹叶何妨踏冻沽。
千载林逋留胜迹,总因佳境在西湖。
(高得旸)
孤山梅花开雪中
(竹枝词)
孤山梅花开雪中,恰似阿侬冰雪容。
不学画桥南畔柳,春来容易惹东风。
(元·王中立)
湖心亭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清代·许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