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刘克庄·卜算子》刘克庄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①,点点猩红小②。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蝶衣:蝴蝶的翅膀。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午。”②猩红:鲜红的颜色。陆游《春雨绝句》:“千点猩红蜀海棠。”
鉴赏 刘克庄是一爱花之人,在他的《满江红·二月廿四夜海棠花下作》中,曾有“爱花成癖”之语;在他的《卜算子·惜海棠》中,亦流露出惜花之意。这首词亦写惜花,设问相答,颇有情致。
上片先写花之可爱。从花瓣的情态和花朵的颜色两处着墨,渲染花之美丽。片片花瓣立在枝头,宛如蝴蝶的翅膀,轻盈而曼妙。点点花朵,猩红如染,又是那么鲜艳娇美。以“蝶衣”比喻花瓣,正道出了花瓣轻与薄的特征,故句末“轻”字随意点出,不著痕迹。“点点”与“小”相搭配,又与前句的“轻”相对应,可见花朵的精致与小巧。接着提出一问题:难道说天公不爱惜花朵吗?可是他把这花儿制造得如此美丽动人,“百种千般”巧妙,却又是为何?不惜之间,又似惜花。
下片写看到花被“雨洗风吹”的惋惜之情。由上片结片的结论来看,老天爷应该是惜花的,然而笔锋一转,写到了自己恰又见到了相反的状况。早上还看到树头繁花似锦,枝繁叶茂。而到了黄昏,花儿却都不见了,纷纷凋谢。“朝”与“暮”相对,极言时间的短暂,可见美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繁”与“少”相对,以见花朵从盛开到凋零,变化之大。由此情景,词人对上片的结论提出了质疑:“道是天公果惜花”? 那为什么还安排了疾风骤雨,将花儿都欺凌吹落呢?
这首小词出语诙谐,笔调轻松,同时还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说天公不惜花吧,他将花儿造得这般美丽;说天公惜花吧,那风流又总被雨打风吹去。正反两种设问,分上下片对举,这使整首词的结构显得精致而又富有意韵。词人的本意不在于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而是借设问,表达一种爱花惜花的深情。(常迎春)
花鸟图 【清】 朱僻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传统哲学思想的新发展——宋人论“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早已出现,在《老子》《周易》《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太玄》等前代经典著作中都有所论述,如:老子所谓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等。到了北宋,这一古老的哲学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程颐明确将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用“物极必反”一词来概括。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他所说的“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
宋代学者“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在《周易》《道德经》等古代经典著作中,“一分为二”都是论述宇宙生成的重要命题,到了宋代,哲学家们将这一概念发展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总结了北宋邵雍、王安石等以来许多学者的论述,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朱熹认为:“一”是对立的统一,“一”是一个道理,却有两端,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的两端,互相联系和渗透;“二”是统一物分为对立两端,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诸如寒暑、昼夜、生死,皆相反相对,天地间物,没有不相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