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宋自逊·蓦山溪》宋自逊
宋自逊
自 述
壶山居士①,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②。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③。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二) 【清】 王原祁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壶山居士:作者自号。居士,犹言处士,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团形垫具。茗碗:茶碗,茶杯。③随分:随便。
鉴赏 这首词题为“自述”,也就是敞开心怀,自我描述、刻画和解剖的意思。
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未老先衰,心灰意懒,身外事一切置之不管。为什么会如此呢? 结合作者的简单生平和他在此词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对功名的灰心失望。宋自逊大约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社会动荡时期。“未老心先懒”,说明他之前也曾雄心万丈,积极进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曾有《昼锦堂·上李真州》词云:“恨不明朝出塞,猎猎旌旗”,“挑灯看,龙吼传家旧剑,曾斩吴曦”,颇为雄壮激烈。吴曦在宋宁宗开禧年间曾投靠金国,并引金兵入四川、攻襄阳,后被杨巨源等刺杀。而真州知州李道传是当时有名的忠义正直之士。作者以词表达了自己从军报国的激壮之心,然而因为种种阻碍和挫折,最终未能如愿。他的另一首《西江月》词可谓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何敢笑人干禄,自知无分弹冠。只将贫贱博清闲,为取书遮老眼。”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使他看透了世情,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他心灰意懒,失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是道教思想的影响。文人们时常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他们身上时常表现出人格的两重性。人生仕途得意时,儒家进取思想引导着他们,积极用世,渴望建功立业;遭受失意打击时,佛道思想又成了一种麻醉剂,于是就消极遁世,无为退让。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统治阶级的提倡,道教思想盛行,词人怀才不遇,因此转而以道教思想自慰。传说道士们常悬一壶,可变化为天地日月,如世间万象,因以“壶山”比喻道家清虚胜境。作者以“壶山居士”自谓,“爱学道人家”,表明了他愿效仿道家“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汉书·艺文志》),与世无争,淡泊无为,怡然自得的思想。
三是自甘淡泊,优游林泉的个性。由于对现实的悲观失望和道教无为思想的影响,词人养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他认识到了“名利等成狂梦寐,文章亦是闲言语”(《满江红·秋感》),“身外声名,世间梦幻,万事一酲无是非”(《沁园春》),于是避开了热闹尘世,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青山一角盖了三间草屋,周围曲径通幽,溪水清澈,绿竹绕宅。平时可以焚香煮茗,清溪垂钓,随意写点文词,吟风弄月,有时客人来访,也只是家常饭相待,再加“三杯二盏淡酒”而已。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也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个性。
全词语句晓畅,风格清新明快,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南宋后期朝政腐败,政治黑暗,一部分知识分子感到没有出路的社会现实。(李飞跃)
链接 宋初著名道士陈抟。陈抟(?-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是北宋初年的著名道士。他原是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早年读经史,有济世之志,后历举进士不第,就隐居在武当山的九室岩上,后移居华山的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吕洞宾等为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曾到东京(今河南开封),向宋太宗提出“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的建议,因得太宗的宠信,赐号希夷先生。相传享年百余岁。陈抟好《易》,所著《无极图》《先天图》,“不烦文字解说,止有图以寓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据《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白玉蟾(1194-?)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道士,是全真道南五祖之一。他的本名叫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 (今海南琼山)。白玉蟾曾师事陈楠,学习内丹之术,他兼习道教各派方术,且研究禅学,故其内丹理论多融禅学思想。白玉蟾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对元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产生很的大影响。另外,他又擅长斋醮科仪,常为人驱邪治疾。
金代的佛藏《赵城金藏》和道藏《大金玄都宝藏》。金政权统治区域内,佛教、道教的信徒很多,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许多北方的信徒纷纷捐施财物以刊刻佛藏和道藏。其中最有名的是佛藏《赵城金藏》和道藏《大金玄都宝藏》。金代河东南路(今山西南部)的佛教信徒捐施财物,延请雕经和尚刻成一部规模宏大的佛藏《金藏》,俗称《赵城金藏》,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金代的中都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在宋代《道藏》经版的基础上,又搜集了遗经千余卷,刊刻成《大金玄都宝藏》六千四百五十五卷。据史料记载,金代京城内外《道藏》的经版多至六、七副,一时成为中国道教史上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