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风流子》周邦彦
周邦彦
枫林凋晚叶①,关河迥②,楚客惨将归③。望一川暝霭④,雁声哀怨,半规凉月⑤,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⑥,风幕卷金泥⑦。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⑧,牵起馀悲。亭皋分襟地⑨,难堪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⑩,银钩空满(11),断肠声里,玉箸还垂(12)。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注释 ①晚叶:老叶。②关河:指函谷等关和黄河。③楚客:借悲秋宋玉自比,写自己身为楚人而客居异乡。④瞑霭:傍晚的烟霭。⑤半规:半圆形。凉月:秋月。⑥“泪花”句: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句意。此句为“凤蜡泪花销”之倒。泪花,烛泪。凤蜡,凤凰形的蜡烛。⑦“风幕”句:化用南唐李煜《临江仙》“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句。风幕,风中的帘幕。金泥,帘幕上的烫金。⑧绮罗香减:指身边残留的女子衣上的香气渐渐消失。⑨“亭皋”句:亭皋,水边平地。亭,平。皋,水边地。分襟地,离别分手的地方。⑩寄恨书中:语出唐李商隐《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11)银钩:原指遒媚刚劲的书法。《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12)玉箸:玉制的筷子,以喻美人之泪。
鉴赏 周邦彦与柳永都擅长以慢词长调抒发羁旅行役、相思离别的感概,长于铺叙是他二人的共同特征。虽然周邦彦此类词作的章法格局多从柳永词脱化而来,但同时又能尽量避免柳词的平铺直叙,其对章法结构的巧妙安排既使词作富于变化,又使感情的表达不失凝重浑然之质。
将这首《风流子》与柳永的《雨霖铃》相比较,二人之间的同与不同清晰可见。相同之处可见明显的承袭关系。二词写清秋赠别之愁,均把设酒饯别的场景布置在苍茫的暮霭之中,也都描写了人去酒醒后的悲凉意绪,其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更是非常地相似。不同之处除写别离相思的细节在命意和技巧上各有轩轾外,从构思布局的大处来看,柳词从长亭话别的场面写到对别后场景的推想,运笔比较平稳,而周邦彦则是先由对别时之景的描写直转而抒发别后独处的悲凉,继而又追思分手之时难舍难分的情景,再想象分手以后二人“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子夜歌》)的幽愁暗恨,章法上极尽曲折之致,将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畅达。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曾盛誉周邦彦为“词中老杜”,想来周邦彦词作的思力精深且有法可依的特点与杜甫确实较为接近,二人分别于诗坛词坛被后世学习诗词的人奉为圭臬,亦不是偶然。
本词开篇写别时之景,化用唐代杜甫《秋兴》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以点明时节,正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晚秋作别长安之时。此时,残月清冷的光华照在迥远的关河之上,暮霭沉沉,大地苍茫如愁。更有失群孤雁悲戚的鸣叫打破暮色的凝重,也扰乱了送别之人本已凄凉的心。一句“人影参差”点明这凄凉原不是一两个人心中的情愫,使离愁变得更为凝重,也许正可用一个“惨”字来概括。离别之惨,惨在分手处的“牵衣掩面”,不忍遽别,别后又“重见无期”;惨在乍别酒醒之时客子余悲未了:无论是泪烛风帘,还是杵韵残香,都可以使他惆怅伤怀;惨在别后相忆,素书频寄亦难消珠泪长垂。到底情有几何,愁有几多,“唯有天知”一句把词人心底最深沉的感慨都概括其中了。
这首词表情达意,除借景言情外,结构上的腾挪跳荡也使别情的表达在曲折中愈见浑厚凝重,诗词典故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富艳精工又为本词增添了一分绚丽和醇雅,可以看作是体现周邦彦创作风格的优秀作品。(张艳秋)
虞山枫林图【清】王晕 故宫博物院藏
集评 明·卓人月:“‘砧杵’、‘银钩’,扇对,魂芳魄艳……兼金石绮采之美,长篇不易。”(《古今词统》卷一五)
清·况周颐:“清真又有句云:‘多少暗愁密意,惟有天知’……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