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宴清都》周邦彦
周邦彦
地僻无钟鼓①。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②。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③。宾鸿漫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④。始信得、庾信愁多⑤,江淹恨极须赋⑥。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⑦。淮山夜月,金城暮草⑧,梦魂飞去。秋霜半入清镜⑨,叹带眼、都移旧处⑩。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注释 ①“地僻”句:唐白居易《琵琶引》:“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钟鼓,借指音乐。②“夜长”句:宋欧阳修《锦香囊》词:“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难度。”③“寒吹”三句:互文见义,大意是风吹动雪花,夹杂着草木被风吹折的枝茎,敲击门窗,带来阵阵寒意。暗雪:唐储光羲《陇头水送别》诗:“暗雪迷征路,寒云隐戍楼。”④“宾鸿”两句:意为鸿雁过尽,没有带得书信来。宾鸿,语出《礼记·月令》“鸿雁来宾”。本句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千俦万侣,指群飞的鸿雁。俦侣,伙伴,南朝刘义恭《艳歌行》:“悲鸿失良匹,俯仰恋俦侣。”⑤庾信愁多:庾信本为南朝梁元帝臣子,奉命出使西魏时,梁为西魏所灭。因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朝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故而被强留北方,不得归朝。他在北方所做辞赋格调凄怆。有《愁赋》一篇,今仅剩残句:“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然? 闭户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⑥“江淹”句:晋江淹著有《恨赋》一篇,言“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⑦“凄凉”三句:以汉朝司马相如自比。文园:司马相如曾任文园令,后世常以文园称之。他过饮卓王孙时,曾以琴心挑逗卓文君,又曾因消渴病而免官,周词化用其事,写自己相思成疾,以琴音诉心中之苦。徽弦,代指琴弦。⑧“淮山”二句:淮山,指庐州(今合肥)一带的山岭,庐州宋时属淮南西路,故名。金城,即金牛城,是合肥古城。周邦彦曾教授庐州,故而梦中出现此地景色。⑨秋霜:喻白发。唐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⑩“叹带眼”句:谓腰围清减,腰带孔需不断调整,才能束紧。典故出自南朝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带眼,腰带上的孔眼。
鉴赏 根据《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中对此词的考证,本词当作于元祐八年(1093)词人由庐州初到溧水任上的冬天。从词中所用相如、文君的典故和对庐州景物的怀念看,他的妻子可能仍留在庐州,本词为倾诉心中苦闷的寄内词。
首句“地僻无钟鼓”交代了苦闷的一个原因。词人抱怨没有动听的音乐,并不是说他耽于享乐,嫌此地不够繁华热闹,而是要表达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那份相同的政治失意。据学者考证,周邦彦并无济世大才,只是以文采称誉当时,出任庐州教授与溧水县令,也是按照宋代官制进行人员调动的常例,并不涉及贬谪问题。但是,热衷功名的他一向自视甚高,这必然会产生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矛盾。所以他的词作,多反映世事不如人意的伤感和颓唐,所写景物也大都被蒙上一层凄凉感伤的色调。
寒山风雪图 【明】 文徵明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句交代了词人生活在不如意的大环境中,为整首词奠定了沉郁的基调。“残灯”二句又把时间设置在一个漫长的黑夜。残灯已灭,人已倦乏,本应安入梦乡,而词人却是“愁多知夜长”(《古诗十九首》),其心绪之不平由此可见一斑。长夜无眠,他卧听窗外风雪交加,本已凄凉的心又增添了几分惆怅。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词人所处境况的凄冷,景语亦是含情之语。
承上文的凄楚境况,词人以“宾鸿”二句交代了他苦闷的第二个原因:妻子在异乡,至今杳无音信。他心中“愁”与“恨”的交织是他写作此词的直接原因。意不平则鸣,这也正是文人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
下片第一句词人以“凄凉”二字写心,直接点出了境况之悲:头白身瘦,忧思成疾,乃至想作乐都心中先苦,想佳人只能心托梦魂。以担心自己再见妻子时她是否还认识自己收束全词,一片自伤自怜之意更是见于言外。
本词以思念妻子为主线,会同政治之慨和身老之叹,一并融入到对凄冷的冬日长夜的描写中,写景、叙事、抒情浑然无间,感情表达深厚且曲折有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词绝大部分语句均从前人典故和词句中来。宋刘肃在《片玉集序》中评其“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其征辞引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真足冠冕词林”。对其评价甚高。当然也有论者,如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就认为周邦彦有用典不足的地方:“词中用事使人姓名,需委曲得不用出最好,清真词多要两人名对使,亦不可学也。”并且举了本词中庾信和江淹的例子。总体来说,这首词典故的运用稳妥之中亦具有精工含蓄之美,实为美成所长。(张艳秋)
集评 俞陛云:“通首情与景融成一片,合为凄异之音。此调当在浑灏流转处着眼。结句涉想悠然,怨入秋烟深处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