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赠刘景文》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这首诗是苏轼写赠他好友刘景文的。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人,能诗能文。这首诗写于元祐五年(1090)。苏轼此时任杭州知府。刘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已快六十岁了。苏轼很看重刘景文,常与他诗酒交往。这首诗借傲霜的菊花来暗示刘景文品格高洁,并通过深秋、初冬生气盎然之景来勉励友人不要气馁,在晚年取得更大成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广泛生活兴趣和那种乐观、奋发进取的精神。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①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②
注释
①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②正是:一作“最是”。
赏读
这首诗所咏为初冬景色。诗人在景物的选取上独具慧眼,抓住了季节的典型特征。选择了四种典型的花木,分为两种类型:初冬已凋残的——荷与菊;初冬正茂盛的——橙与桔。无论是凋残了的还是正茂盛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充满顽强的生命力,使初冬变成一年之中最绚烂的季节。诗人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凋零的情景,而将笔触伸向荷叶和菊枝进行描写。因为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缺少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荷尽已无擎雨盖”来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荷尽”一句似写衰景,但“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却作了及时的补救。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所以“残菊”一句为初冬的大地留下了生命搏斗的痕迹,给全诗增添了内在的骨力。这前两句诗字面相对,内容相连,“已无”、“犹有”互对,写出二花的不同。诗人用橙黄和桔绿着力渲染了初冬的绚烂。橙和桔都是黄绿相间,由绿转黄之际,就在荷尽菊残,大地一片苍白的时候,橙和桔却独占风光,在一片葱绿之中傲然挺立!于是萧条的初冬,在诗人笔下竟然变成了一个充满着生机、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因此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是这橙黄桔绿的初冬的季节。诗中作者以荷、菊、橙、桔这四种极具典型性格的植物及其色彩渲染初冬的绚烂和生机,使这首诗在构思上表现出一种独出心裁和别具一格的美!
这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从而赞颂了刘景文的品质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