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摸鱼儿 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释】 ①观潮:指观赏钱塘江潮。叶丞相:名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此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②“望飞来”二句:鸥鹭,喻潮水卷起的白色浪花。须臾(yu鱼),一会儿,片刻。鼙(pi皮)鼓,古代军用的一种大鼓。③“截江”二句:将潮水喻为千军万马在交战。组练,“组甲被练”的省写,指军队。《左传·襄公三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稼轩语出此。鏖(qo熬)战:激战。貔(pi皮)一种似熊的猛兽。诗文中常用貔虎喻士兵。这里亦用以喻潮水。④悄:直,浑。吴儿:江浙一带弄潮的青少年。⑤红旆(pei配):镶红边的旗帜。蹙(cu促):踢。⑥“人间儿戏千弩”:据《宋史·河渠志》载,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在杭州候潮门外布置士兵用强弩数百射潮,想止住潮水,以便筑堤。⑦白马素车:形容潮水缓缓退走的样子。⑧“堪恨”二句:春秋时,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话,与越勾践讲和。后又听信奸臣伯嚭(pi痞)的谗言,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令其自杀。传说子胥遇害后,冤魂不散,年年八月在钱塘江驱水作潮。属镂,宝剑名。⑨陶朱:指越大夫范蠡(li里)。他帮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弃官而去,带上西施,隐入五湖(太湖的别称)。后来发了财,改名陶朱公。舸(ge葛):大船。

【译文】 举目望去,潮水从天边奔涌而出,好象鸥鹭密密飞来,把半个天空遮住。顷刻之间,潮水轰响,如同擂动了震撼天地的战鼓。波浪翻腾,就象身披白甲的军士截断江面,挥动武器将一座座大山驱逐;涛头相撞,又象貔虎般的猛士,在江面激烈战斗,互不服输。朝朝暮暮戏水的江浙健儿,直练得胆大艺高,不怕蛟龙发怒。他们在险恶的风波里出没,轻松得就象在平地上散步。他们手挥红旗,象鱼儿跃出水面,脚踏着浪花翩翩起舞!

现在有谁来问:那做儿戏的钱鏐,当年为什么要布下射潮的千弩?这怒潮象万里长鲸吞吐,怎能凭人间的弓箭射住?连天的潮水终于力倦难支,象乘着白马素车,缓缓退回东路。人们都说,当初伍子胥用属镂剑自杀,他冤魂不灭,年年驱潮作怒。这件事的确可恨啊,难怪时过千年,他还是这般怨苦!留恋功名却把自身耽误。这教会了范蠡,功成后快寻归宿。他把那西施带上大船,自由地嬉戏在烟雨苍茫的太湖。

【集评】 宋·陈人杰: “尤奇特,有稼轩一曲,真野狐精。”(《沁园春·浙江观澜》)

近代·俞陛云:“前半叙述观潮,未见警动。下阕笔势纵横,借江潮往事为喻。钱王射弩,固属雄夸,即前胥后种,泄怒银涛,亦功名自误,不若范大夫知机,掉头烟雾也。词为上叶丞相而作,其蒿目时艰,意有所讽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为淳熙元年(1174)秋在临安观潮所作。这是咏浙江钱塘潮的名篇。上片极写潮水涨起时的种种生动景象。作者决不作一般化的铺叙和记述,而是运用一连串妙趣横生的形象比喻,将潮水的惊天动地之势写得活灵活现。下片由潮水的涨落起兴,联系与本地历史有关的伍子胥的悲惨故事,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的牢骚和愤恨。“堪恨”、“怨愤”二语是一篇之眼,流露出作者怀古兴悲、对南宋当权派一贯打击抗战派忠臣义士强烈不满的情怀。俞陛云所评的:蒿目时艰,意有所讽”,是确当之言。南宋末爱国词人陈人杰特别称赞此词,这说明稼轩的爱国情操引起了后代豪杰之士的深切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