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大雅·文王之什·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诗经《雅大雅文王之什·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11)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12)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作庙翼翼。(13)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14)筑之登登,削屡冯冯。(15)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16)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17)乃立应门,应门将将。(18)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19)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20)柞棫拔矣,行道兑矣。(21)

混夷駾矣,维其喙矣。(22)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23)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24)



【注释】 ①绵绵:绵延不绝貌。瓞(die 迭):小瓜。民:指周人。初生:谓周族最初的发展阶段。土:通“杜”,水名,在古邰地,即今陕西武功县。沮:“徂”的假借字,往,到。漆:水名,在古豳地,即今陕西邠县西北。邰为周始祖后稷所居之地,至其曾孙公刘,方离邰迁豳。②古公亶(dan 胆)父:即周太王,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为其尊号,亶父是其名字。初居于豳,因受戎狄侵扰,遂率族迁至岐山下的周地定居。陶:掘土为穴。复:从山崖旁往里挖的洞,即山洞。穴:从地面往下挖的洞,即地穴。家室:宫室之类的建筑物。③走马:驰马。④率:循着,沿着。西:豳地之西。水浒:水边,此指渭水边。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⑤爰:乃,于是。及:偕同。姜女:亶父之妻,姓姜,亦称太姜。聿:语助词。胥:观察。宇:住宅,此指建筑宫室的地基。⑥周:岐山之南的地名。原:平原。古公亶父率族迁至周原定居后,乃以周为族名和国号。膴膴:肥美。堇:野菜名,亦称堇葵,味苦。荼:又名苦菜。饴:用麦芽熬制的糖浆。⑦爰始爰谋:“始”与“谋”同义。契:钻刻。古人用龟甲占卜,先在其上钻一小孔,经火烧灼后出现裂纹,视其形状可预测凶吉,然后再用文字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之上。⑧曰止曰时:指占卜的结果。曰,语助词。止,居住。时,“萳”之假借,与“止”同义。⑨慰:安。乃左乃右:给众人分配或左或右的居住区域。⑩疆:划定土地疆界。理:整治田地。宣:耕地松土。亩:开沟筑垄。(11)周:普遍。执事:工作,干活。(12)司空:掌管工程之官。司徒:掌管土地及征发徒役之官。俾:使。(13)绳:指绳墨,营建宫室之前先用其划正地基的经界。缩:捆束。版:筑墙时夹土的木板。载:通“栽”,指竖起木桩制约筑版以使之牢固。翼翼:严正貌。(14)捄(jiu纠,又读ju居):盛土于筐。陾(reng仍)陾:盛土声。度(duo夺):投,指填土于筑版之内。薨薨:填土声。(15)筑:捣土使之坚实。登登:捣土声。屡:古“娄”字,指土墙隆起之处。冯(ping平)冯:削土培墙声。(16)堵:墙壁。兴:动工。鼛(gao高)鼓:古代用以役事的大鼓,长一丈二尺。弗胜:指鼛鼓之声胜不过劳作之声。(17)皋门:王都的郭门。伉(kang抗):高大貌。(18)应门:王宫的正门。将将:庄严堂皇貌。(19)冢土:即大社,祭神的坛。冢,大。戎丑:大众。戎,大。丑:众。攸:所。行:往。(20)肆:至今。殄(tian舔):断绝。厥:其,指狄人。下文的“厥”指文王。愠:怒。陨:损失。问:声誉。(21)柞、棫:均灌木名。拔:剪除。兑:通行。(22)混(kun昆)夷:即昆夷,古种族名。駾(tui退):受惊奔窜。维其:何其。喙:疲困。(23)虞: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芮: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西。质:请求裁判。成:两国结好。相传虞、芮二君争田,因久不相让,乃请文王评断。入周境后,双方深为人们之间的礼让之风所感动,便都将所争之田视为闲田,相互谦退,重新结好。蹶(gui 贵):感动。生:同“性”。(24)予:周人自称。曰:语助词。疏附:率下亲上之臣。先后:辅佐引导之臣。奔奏:奔走四方以宣王命之臣。奏,通“走”。御侮:抵御外侮之臣。



【译文】 大瓜小瓜串成行,周族初兴绪脉长,自杜迁到漆水旁。古公亶父创基业,筑窑挖洞把身藏,未造宫殿未建房。古公亶父本领大,清晨离豳驰骏马;沿着渭水向西奔,岐山脚下来安家。偕同妻子名姜氏,勘察地基忙规划。岐周平原真肥美,堇葵苦菜甜似饴。于是商量又考虑,占卜刻龟求神意。神说居此正合适,就把宫室建这里。大家安心住岐周,前后划定分左右;修起地界勤开垦,松土筑垄渠网稠。自西到东原野阔,人人干活不停留。大兴土木召司空,再命司徒调役工,各司其职显神通。拉直绳墨正地界,筑墙夹板不放松,建成宗庙美仪容。噌噌声响土入筐,倒土轰轰筑高墙,用力捣实声登登,削土乒乓意气扬。高墙百堵同时起,工地鼎沸鼓难响。王都郭门立起来,郭门高耸临四方。王宫正门立起来,正门庄严又堂皇。祭神高坛立起来,士民前往求吉祥。虽说狄人怒未消,文王声誉又何伤?丛生柞棫剪除尽,荒野道路已通畅。混夷受惊忙奔窜,疲困已极情凄怆。虞芮和好不相争,文王德高化其性。我有公卿率民附,我有良相辅国政,我有文臣宣王命,我有武将能制胜。



【集评】 《毛诗序》:“《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六)

宋·朱熹:“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章言授田居民,五章言作宗庙,六章言治宫室,七章言作门社,八章言至文王而服混夷,九章遂言文王受命之事。”(《集传》卷十六)

清·姚际恒:“(末章)以四句直收,章法甚奇,亦饶姿态。”(《诗经通论》卷十三)

清·方玉润:“《绵》追述周室之兴始自迁岐,民附也。”“自次章至此(指七章),皆经营迁居立国之事。落笔乃乘势带起下章,机局乃紧,否则平散无力矣。”“上章(指八章)威服强敌,此章(指九章)德感二君,周所以日盛而昌大也。收笔奇肆,亦饶姿态。”(《诗经原始》卷十三)

今·程俊英:“这是周族史诗之一。诗从古公亶父迁岐叙起,描写他开国奠基的功业;一直写到文王能继承古公的遗烈,修建宫室,平定夷狄,外结邻邦,内用贤臣,使周族日益强大。”(《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在周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古公亶父是一个影响极大的人物。相传他是周始祖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起初住在豳地,因不断受到戎狄等少数部族的骚扰,便率族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从诗中可见,在迁岐定居、营建家园的过程中,古公亶父从两个方面开始了对于未来的创造:其一,是继承传统,发展农业。周民族本是从农业起家的,其始祖后稷就是一位农神。而今“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地理环境,又提供了宜于耕种的条件,于是他便划定疆界,细分条理,使人遍耕土地,整治田垄。其二,是变革旧俗,大兴土木。周人原先所住的豳地属黄土层高原,又与戎狄相处,自然是居土穴,行戎俗。迁岐以后,广阔的平原需要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古公亶父主动顺应这一变化,“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史记·周本纪》)。继承传统与变革旧俗的结合,使空旷荒凉的原野之上奇迹般地出现了田亩整齐、五谷茂盛、城郭宫室堂皇耸立的美好景象,一个强大国家的雏形展现在人们面前。至此,周民族最终摆脱了困境,开始走向兴盛,后来文王之所以能以殊勋垂誉青史,实在是有赖于古公亶父时代所奠定的强大基础。诗的最后两章忽然跨越时空,写文王驱逐混夷,威慑四方,用意也正在于此。这样一首描绘周人如何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诗篇,不是仍能给今天提供有益的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