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大雅·生民之什·假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诗经《雅大雅生民之什·假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受禄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11)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12)

【注释】 ①假:通“嘉”,赞美。乐:喜爱。显显:光明的样子。令德:美德。②宜:适合。民:庶民。人:指在位的贵族。③右:佑,助。申:重复,一再。④干:应作“千”,形似而误。⑤穆穆:敬肃的样子。皇皇:光明的样子。⑥愆:过失。率由:遵循。⑦抑抑:通“懿懿”,庄美的样子。秩秩,清明的样子。⑧群匹:群臣。⑨纲:网上大绳,此指法则。⑩之:这。纪:丝的头绪。燕:同“宴”。(11)辟:君。百辟:指众诸侯。卿士:泛指文武大臣。媚:爱戴。(12)解:通“懈”。攸:所。塈(xi):通“暨”,归附。

【译文】 君子可爱又可敬,美德高尚多显明。安定民心能用贤,天赐爵禄担大任。保他助他是天意,一再降福命中定。百福千禄集一身,子孙千亿无穷尽。人人磊落品行好,为君为王总相称。不犯过错不忘本,典章制度齐遵循。堂堂仪表美姿容,政令如一国清明。百姓无怨亦无恨,群臣辅佐一条心。无边福禄受于天,四方守法遵王命。治理四方有纲纪,胜友高朋齐宴集。诸侯卿士多如云,大家心向周天子。忠于君位不懈怠,安居乐业民归依。

【集评】 《毛诗序》:“《假乐》,嘉成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唐·孔颖达:“作《假乐》诗者,所以嘉美成王也。经之所云,皆是嘉也。正诗例不言美,以见为经之正。因训假为嘉,故转经以见义,且乘上篇为次,以其能守成功,故于此嘉美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宋·朱熹:“言王之德,既宜民人而受天禄矣。而天之于王,犹反复眷顾之不厌。既保之右之命之,而又申重之也。疑此即公尸之所以答《凫鹥》者也。”(《诗集传》卷六)

清·姜炳璋: “成王之守成而致太平,其实功实事皆于此篇发之。”(《诗序广义》)

清·王先谦:“《论衡·艺增篇》:诗言子孙千亿,美周宣王之德,能慎(顺)天地,天地祚之,子孙众多,至于千亿。是《鲁诗》与《毛序》不同。齐、韩未闻。”(《三家诗义集疏》)

【总案】 这是一首颂诗,但实际上是一首讽诗,寓讽谕规戒于歌功颂德之中。歌颂的是周王不懈于位,爱民用贤,安抚诸侯,和睦臣下,因而国泰民安,天下大治,守成有功。但这一切的成效归结到一点,是由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也就是说诗中所颂扬的这位周王(一般认为是指成王),成功的奥秘不在于自己有什么创造,而在于“遵先王之法”(朱熹《诗集传》)。能做到这一点,便可“受禄无疆,四方之纲”。成则由斯,言外之意,自然是败亦由斯,倘若对于“旧章”即先王之法,又愆又忘,那么等待他的无疑是失败了,讽谏警戒之意尽在不言中。这种“先王之法不可变”的统治哲学在后世的统治阶级上层,可以说是个影响深远的观念,同时又是个常常引起争论不休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变”好还是“不变”好呢?应该说,“不变”有利于维护专制独裁统治,但却阻碍了历史与社会的进步(所谓“爱民用贤”、“国泰民安”之类不过是颂圣时好听的言辞罢了,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只有“变”才能给历史带来新的推动力,给社会带来新的发展。事实上,“不变”只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受禄无疆”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变”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