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魏风·陟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①父曰:“嗟,予子行役,
夙夜无已。②上慎旃哉,犹来无止。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④母曰:“嗟,予季行役,
夙夜无寐。⑤上慎旃哉,犹来无弃。⑥”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⑦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①陟(zhi 至):登。岵(hu 沪):多草木的山曰岵。②夙夜:早晚。已:止,休息。③上:通“尚”,庶几。表示希望的意思。旃(zhan 毡):之。犹:还,还是。无:通“毋”。无止:指平安归来,不要滞留在战场。④屺(qi 启):无草木的山曰屺。⑤季:最小的儿子称季。寐:睡觉。⑥无弃:弃家不归。意指不要丢了性命。⑦偕(xie邪):共同,在一起。指军营集体行动。
【译文】 登上高高的青山岭,遥望故乡的老父亲。仿佛听到父叹息:我的儿子去当兵,日夜奔忙无止尽。可要小心多保重,早日归家莫滞留。
登上荒凉的秃山顶,遥望故乡的老母亲。仿佛听到母叹息:我的儿子去当兵,日夜辛劳难安眠。可要小心多保重,不能撇下你妈妈。登上陡峭的野山岗,遥望故乡的亲兄长。仿佛听到兄叹息:我的弟弟去当兵,日夜征伐真艰苦。可要小心多保重,切莫弃尸在他乡。
【集评】 《毛诗序》:“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五)
汉·郑玄:“孝子行役,思其父之戒,乃登彼岵山以遥瞻望其父所在之处。”(《毛诗正义》卷五)
唐·孔颖达:“孝子在役之时,以亲戚离散而思念之言。”(《毛诗正义》卷五)
宋·朱熹:“孝子行役,不忘其亲。”(《诗集传》卷五)
清·方玉润:“孝子行役而思亲也。”“人子行役,登高念亲,人情之常。若从正面直写己之所以念亲,纵千言万语,岂能道得意尽?诗妙从对面设想,思亲所以念己之心,与临行勗己之言,则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千载下读之,犹足令羁旅人望白云而起思亲之念,况当日远离父母者乎?其用意尤重在‘上慎旃哉’一语。亲以是祝之子,子以是体夫亲。其能以亲心为己心者,又不仅在思亲之貌与亲之情而已,而可不谓之为贤乎?”(《诗经原始》卷六)
近·闻一多:“《陟岵》,役夫思家也。登高望其家之所在,因想象其家人念己之言云云。”(《风诗类钞》,见《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
今·余冠英:“这是征人望乡的诗。当他望乡的时候,想象家里的人正惦着他,道着他,同情他的辛苦,希望他保重,盼望他回家。”(《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今·陈子展:“《陟岵》,行役之少子思念父母之诗。诗义自明。《序》说首句尚合。‘三家无异义’。此外更无异论。”(《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陟岵》一诗,论者称“三家无异义”。全诗写征人久戍的劳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厌战思归情绪,言旨浅近,主题思想十分显豁,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又是别具一格,耐人玩味。通篇三章二十一句,不直述征人思归,而专写其想象中家人对己的思念挂牵,在荒山野岭的寂寥风景中,征人独立凝望,仿佛看到故乡亲人熟悉的面容,听到他们那声声叮咛,句句呼唤,越发激起满腔的思归之情。这种手法与《周南·卷耳》同出一径,它都是从对方设笔,以家人思己来写己思家人,以不言思字极写思意至深,抒情曲折委婉,重在虚处着意,诗中明写老父老母以及兄长对征人困顿境遇的同情和焦虑,暗中乃曲诉服役在外、日夜奔波的异常劳苦,字里行间处处是征人厌战思还的愁怀怨气,可谓欲隐更露,欲淡更浓,感情的表达充分而撼人心魄。加上章法的复沓回环,倍增本篇沉郁凄切的气氛,读之忧伤难遣,正如方玉润所评:“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由此,诗具有蕴藉深厚、韵味悠然的美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