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研究《结构精俏·气势恢宏》

毛泽东诗词研究《结构精俏·气势恢宏》

毛泽东诗词所用词牌、诗体均为旧体,但毛诗的语言通俗而且简洁,富于艺术表现力。毛泽东所选用的特定词牌简炼的语言与短小的篇幅形式,溶进了广博无垠的历史观照与深刻警策的思想内容,形成一种内在的统一的律动,这就是毛诗结构所呈现的包举宇内、蕴含古今的跳跃感节奏感。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全词用四字句和七字句相结合的形式,在句子内部的节律上,每个四字句又由两小节组成,如“漫天皆白”,“漫天”到“皆白”之间可稍停顿;每个七字句又可分为三个小节,如“雪里行军情更迫”,可分为“雪里”、“行军”、“情更迫”三个小节,每小节之间可稍停顿。同时,它们在平仄规律上也形成相间起伏的旋律结构特点:“仄仄——平平——平仄仄”,读来抑扬有致,朗朗上口,这就与句子本身表达的积极、乐观、豪放的感情相统一。在逻辑关系上,四字句又引领了后面的七字句的出现,如开头二句,“漫天皆白”正是“雪里行军情更迫”的原因和背景。下片“此行何去”与“赣江风雪迷漫处”一问一答,衔接自然。全词整齐而起伏的句律结构与战士们昂扬的英雄气概和谐一致,形成一种内在统一的律动。

(一)承转的艺术

毛泽东诗词行文的承转关锁和开头、结尾的艺术,可说是其突出特点之一。首先谈谈其行文起承转合的特点,依句子之间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直承、顺承、递承、婉承、意承等几种情况。

1.直承

卜算子·咏梅》一词上阙写梅花开放于百丈冰崖之上,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傲岸挺拔气质;下阙写其于山花盛开时悄然隐没于百花丛中,表现其崇高的奉献与谦让精神,梅花之乐观、自豪的战斗精神也跃然纸上。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自然流转,不着痕迹,而且用一“俏”字连结,更使全词珠连璧合,天衣无缝。这样,该词上下阙之间形成了从内容到形式的直接承转关系。

2.顺承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起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写战斗打响前的紧张气氛,为事件之开端;接下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辉煌的战果,是事件的发展。下片写敌人又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红军则准备“唤起工农千百万”,痛击敌人,此为事件之高潮与结局。该词描写的事件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完全一致,自成承转,此为顺承。

3.递承

《采桑子·重阳》一词上片写“人生易老”、“岁岁重阳”,但此次重阳节却“战地黄花分外香”,充满生机,含蕴深刻。下片写劲风中的秋景“不似春光”,同时又强调秋风能带来一个“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新世界。所以,毛泽东此处秋景胜过春光的思想是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对人生哲理作深刻思考的反映。上下片中前后两层意思不仅前后衔接,而且更进了一层。

4.婉承

《沁园春·长沙》上片写作者一人于寒冷的秋天独立于橘子洲头,远观被严霜染红的岳麓山诸峰的枫树,仰视空中搏击长空的雄鹰,俯视脚下湘江江面上百舸争流、鱼翔浅底的情景,感到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生机,万物竞逐自由生活,作者不禁询问起“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片开始,作者轻轻宕开一笔,“携来百侣曾游”,回忆起青年时代激扬慷慨评论时事、评击黑暗制度,视王侯如粪土和中流击水掀起波浪阻遏飞舟等情景。读完下片,我们才恍然大悟:主宰世界和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就是这些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表达得委婉罢了。这种由一层意思婉转地过渡到另一层意思,而实际上仍然是上层意思的延续的承转关系,即为婉承。

5.意承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开头说自从祖国大地上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暴风雨般掀起,就像白骨精从白骨堆里化生出来一样,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与修正主义分子,所以,我们对待唐僧那样糊涂的中间派人物还可以开导教育一下,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妖魔鬼怪一样的反动派。击败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分子,就要有孙悟空那样英勇无畏的革命斗士。如今我们吹呼孙大圣出现在舞台上,就是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又有反动思潮冒头了。这几层意思,沿着妖魔鬼怪出现的背景,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需要什么样的勇士,再到当前欢呼孙大圣到来的原因这几层逻辑关系,把全诗连为一体。这种依一种逻辑关系使全诗(词)连为一体的承转关系,即属意承。

(二)开关的艺术

毛泽东诗词开头的方法也多样化,有的开门见山,直触主题;有的浅唱低吟,渐入高潮;有的以总括句包举、提领全文。具体可归纳如下:

1.开头突兀而起,直接点题

如《清平乐·蒋桂战争》开头是“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风云突变”四字一下子就把国民党新军阀发动战争,使祖国大地上空乌云翻滚的情形突现于读者面前,峭拔而突兀;紧接着用一“重”字道出了频仍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直接描写大军渡江的场面,直触本事。

2.起句平易朴实,平中见奇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开头“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写红军雪里行军之艰难情景,选取的韵脚“白”、“迫”加强了急迫与沉重感,使得起句平稳安静,但又透露出一种紧张与急迫感,平中见奇。《忆秦娥·娄山关》开头“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亦写红军于凛冽的寒风和严霜中行军的艰难情景,苍凉的氛围与凝重压抑的基调中又透露出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昂奋气概。

此外,“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以老友重逢、促膝叙旧的口吻回忆昔日的交往,显得平实质朴。“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七律·到韶山》),以深情的笔调,抒写了故乡的回忆,平易质朴的叙述中表现出深挚的感情。

3.起句气势宏大,包举全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写红军为北上抗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表现了亘古未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取得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两句统领了下文所叙述的红军巧渡金沙江、翻越五岭山脉等许多典型事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气势宏大,提领全词:立足世界历史的巨人视鲲鹏高飞远举为历史必然,而那些修正主义分子却吓破了胆。

4.起句挥毫泼墨,大肆渲染

《沁园春·雪》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绘北国雪景境界阔大,气势宏伟,为下文继续夸写祖国河山妖娆多姿,评论千古帝王,抒发历史主宰之见解创造了浓烈的气氛,也显示了“风流人物”的非凡气度。

这些立意高远、鲜明生动而又多彩多姿的开头,使毛泽东诗词一开始便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是落笔生花!

(三)结尾的艺术

毛泽东诗词的结尾也灵活多样,极见功力。南宋词人张炎曾在《词源·咏物》中阐说了他对诗词结句的看法:“要须收纵联密,因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这即是传统的“豹尾”说法。下面试评毛诗的尾句特色如下:

1.浅显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末句是“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意思明白如话,一览了然,但因用了一个响亮的“下”字,浅显通俗中又表现了红军所向披靡的奔腾之势,不失诗味。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水调歌头·游泳》一词的结句。此句借神女之惊叹,赞扬祖国欣欣向荣的建设事业,其意亦明了自现,却又生动形象。

2.隽永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结句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借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赞扬了当代共工——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精神,展望如火如荼的革命前景,意义含蓄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倍感振奋,这就是隽永之结句。《如梦令·元旦》一词的尾句“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也展望了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充满革命者的豪情与必胜信心,“红旗如画”句亦令人深思不已。

3.深沉

《菩萨蛮·黄鹤楼》一词作于1927年春,表现了毛泽东对反革命政变前严峻局势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其结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就是这种心情的表露,也是全词思想感情的归结:面对苍莽的天空与沉闷的大地,心中的不平如潮水般滚动,以酒酹江,严肃起誓,此情此景,深沉悲壮,动人心魄。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表现了毛泽东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经济困难的严峻历史时刻,又痛失一位可以信赖的亲密战友的极度悲哀的心情,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不禁为一位老者深沉的悲哀而感染得悲凄泪下!

4.点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沁园春·雪》的结句,也是该词的主题。诗人在描赞了祖国妖娆的河山,评论几千年来的封建帝王之后,情不自禁地抒发道:封建时代的英雄人物都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了,历史重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若要点数真正的俊杰,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才配得上!这就水到渠成地托出了主题。

《念奴娇·昆仑》一词的结尾“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亦为点睛之笔。红军长征的胜利,使抗日的前途重又放出光芒,革命前景无限广阔,毛泽东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擎起如椽大笔,借描写、评论昆仑,高唱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篇章,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胸怀。该词豪情汹涌,以雄伟开头,又以雄伟结尾,浑然一体,气度不凡。

5.比照

毛诗的结尾,有的用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结句,运用对比手法,把绑架爱国人士的黑暗的国统区与热烈欢迎抗日战士的自由民主的解放区作对比,而反动统治下的文小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姿飒爽的武将军形成又一对比,从而歌颂了解放区的自由与民主的生活,赞扬了丁玲投笔从戎,以纤笔为枪与敌斗争的勇敢精神。

此外,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的结尾还有“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柳亚子先生》),以昆明代表在北京从政,以富春江代表南归退隐,含意深长地劝柳亚子留在北京,而不要回家乡浙江,因为富春江观鱼不如昆明池呢!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在描写了红军势如破竹的巨大胜利后,突然推出一特写镜头:“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红军和步步为营仍难免失败的蒋介石的狼狈相对比,辛辣地嘲讽了蒋介石反动“围剿”的彻底破产,热烈歌颂了工农革命力量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