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歌·桃叶歌三首·其三》原文与赏析

《魏晋南北朝民歌·桃叶歌三首·其三》原文与赏析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 《桃叶复桃叶》歌,在南朝江南曾广泛流传。据 《隋书 ·五行志》上说,南朝陈时,建昌(今江苏南京市)一带盛传按王献之 《桃叶歌》所作的情歌俗曲,其中便有 《桃叶复桃叶》。后来北方隋朝的势力崛起,国主杨坚派他的儿子杨广(即隋炀帝)率大军讨伐陈国。隋军安营在江北的桃叶山下。大将韩擒虎渡过大江兵进新亭(在今南京市以南),军势如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于是有陈国百姓口唱 《桃叶歌》迎接隋军。正应歌中所说“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之意。

古人是很迷信的,尤其迷信语言的预兆。春秋时,吴王夫差闻听“梧宫秋,吴王愁”童谣,后来亡国。韩信临死前,方忆起 “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谣谚与他有关。一段历史的轶事,自然出于巧合,陈国败亡的原因,不能说是由一首民歌引起的,而是它自身的腐朽性造就的。因此说,《桃叶复桃叶》本身也没有什么先验的征兆作用。

其实,这支《桃叶复桃叶》与兴邦灭国、征战杀戮没有什么关系,它不过是一首地道的情歌而已。“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一句,歌的作者展开想象的羽翼,摹写轻巧的 “桃叶”,如一叶小舟,在江水中自在漂荡,微风吹送,它起伏摇曳,即所谓渡江不用船。“楫”,原指船上短桨。《诗·大雅·棫林》有 “淠彼泾舟,丞徒楫之”句,此处 “楫”指划船。你瞧,一幅清新娴雅的 “大江叶舟漫渡”图勾勒出来。然而,一个 “但”字兀起,使歌势并未停滞在平缓的叶舟之趣上,而是契入主体的情志。“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仿佛在江水对岸,有人用两手拢成喇叭筒,正真情地对漂去的“桃叶”呼喊: “大胆渡过来呀,不必害怕风浪,我自来迎接你。”可以想见,一声呼唤,会给欲飘犹怯的桃叶传递过来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如果这桃叶真的有人一样的灵性,她一定要不顾江险而飘然其来的。

这近乎田园童趣般的诗境,并非歌者意欲所张的真谛,而里面包蕴有一个寓言。歌中以情郎为主体,这是与多数南朝情歌不同的,热盼自己的情女“桃叶”到来。他呼唤着心上人的爱称,鼓励她大胆地涉过重重阻断他们相爱的 “天河”,要勇敢些,自有 “我”来迎接你,并和你共赴人生。雄浑强劲的男子汉声音,如同一道电光,划破了封建礼教苍凉的夜空,畅泻出古代青年男子对爱情幸福的热望与追求。

《桃叶复桃叶》以精巧的构思,抒展美好情志。把自然物“桃叶”,与情侣 “桃叶”融合一体,当然要比 《诗经》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平白直叙手法有所发展。这也正是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成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