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驻云飞(富贵荣华)》原文与赏析

《明代民歌·驻云飞(富贵荣华)》原文与赏析

富贵荣华,奴奴身躯错配他! “有色金银价”,惹得旁人骂。嗏红粉牡丹花,青枝绿叶又被严霜打。便做尼僧不嫁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买卖婚姻破灭了几多少男少女的美梦,又葬送了几多少男少女的恋情?对此,他们或者麻木不仁而听之任之,或者虽不情愿却顺之受之,或者誓死不从而争之抗之。《驻云飞·富贵荣华》反映的恰是后者。它以一个觉醒后刚烈起来的女子的口吻,痛诉了买卖婚姻给她造成的巨大不幸,道出绝不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的心声。

“富贵荣华,奴奴身躯错配他。”开篇即发出幽怨的叹息声,直言胸中之事,制造了强烈的抒情气氛。奴奴,封建社会中青年女子的自称。这两句的大意是: 虽然他家中有着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可他却绝对不是我的意中人啊。唉——,错,错,错,爹娘我的终身错误地许配给了他!这位女子何以会有这般幽怨悔恨?虽未道出其详,但通过“富贵荣华”的提示和那沉痛压抑的叹息,却又分明可以想到:买卖来的岂能算人,分明是物嘛!既然是物,又岂能被当人对待——没有爱情,没有温暖,而只有冷冰冰的面孔,阴森森的白眼,对牲口般的呵叱,对草木般的践踏,像牛像马一样的劳作,像一株柔弱的小草在寒风中挣扎呻吟——这将是她的世界,她婚后生活的全部内容。看,这叹息之中该包含着多少辛酸的血泪,又蕴藏着怎样的哀怨悔恨啊!

接下去的两句: “ ‘有色金银价’,惹得旁人骂。”继续倾吐满腔满腹的哀怨与苦水。前句 “有色金银价”,是别人讥讽嘲笑这位女子的话,说她贪图富贵荣华,出卖自己美丽的容貌。两句的大意是:我本来是买卖婚姻的牺牲品,不仅得不到外人的同情,反倒招来人们的讥笑怒骂,说我自轻自贱,用美貌换取金银等价!对于这位女子来说,这无异于雪上添霜,真是一腔苦水无处吐,满腹冤屈无处伸!

不幸的婚姻,是人生的一大灾难。心灵上的创伤,生活中的悲苦,感情上的折磨,会使青春的容颜如朝露般转瞬消失殆尽。揽镜自照,往昔的明媚娇艳,又怎样寻觅到一丝一毫!这位不幸的女子不禁悲从中来: “嗏,红粉牡丹花,绿叶青枝又被严霜打。”“嗏”,感叹词。“红粉牡丹花”与 “青枝绿叶”,都是比喻之辞,自喻自己昨日的娇艳清丽可人。“严霜打”,也是比喻,形容不幸的婚姻对她的冷酷无情的摧残。一组比喻,三种物象,构成了一幅“严寒摧花图”,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她的悲惨的命运: “红粉牡丹”和“青枝绿叶”,色彩娇嫩艳丽,活鲜鲜惹人怜爱,洋溢着的是青春的活力;“严霜”,色调肃杀阴森,冷冰冰令人不寒而栗,徘徊的是死神的幽灵。严霜加之于牡丹、绿叶,其命运可想而知。在这三句中,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叹,一幅用比喻的形象构成的令人扼腕的图景,一先一后,联缀而出,为画面注入了强烈的感情; 这画面,为哀叹增添了形象的力量。

以上七句环环紧扣,感情层层推进,倾流直泻,尽抒怨情,是对封建买卖婚姻的强有力的控诉。这样,也就为感情的最后更猛烈的喷发,创造了最有利的契机。

痛苦和屈辱教育了这位女子。她终于从恶梦中醒来,她要同命运抗争,于是,从心底爆发出这样的呼号: “便做尼僧不嫁他!”这最后一句,“卒章显其志”,是反抗的呐喊,是全篇的最强音:逃离虎口,跳出火坑,宁肯远遁荒山古寺,削发为尼,独与青灯黄卷为伴,默默了此残生,也绝不再受那奴隶苦,绝不再遭那人间罪!这个结句,斩钉截铁,激昂有力,大有振聋发聩之势,不仅使感情的江河陡起滔天大浪,格调为之骤变,有力地宣示出全篇的主旨,更使人真切地看到了她的觉醒过程,她的反抗精神,她的刚烈个性。

感情表达得直率大胆,性格刻画得鲜明突出,是这首民歌的突出特点。这位抒情主人公面对封建婚姻,敢于冲破罗网,做出天惊石破的大胆无畏的选择。她一无所惧,毫不掩饰,一吐为快,把自己的心扉洞开,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真情、真实、真率的本色。有悔恨,她直说: “身躯错配他”;有哀怨,她直说: “惹得旁人骂”; 有悲愤,她直说: “红粉牡丹花,青枝绿叶又被严霜打”;有决心,要反抗,要决裂,她仍然是毫不吞吞吐吐,疾声而呼:“便做尼僧不嫁他!”令你不得不完全折服。可以指出,这首民歌是抒情主人公内心活动的独白,是其感情世界的真实展示。这里,与其说是在反映现实,毋宁说更主要的是在表现她自己,表现她自己对现实的认识,表现对买卖婚姻的控诉,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追求和性格。在内心活动的独白中,把自我形象的个性表现得极为鲜明突出,使欣赏者看到她那大胆爽直、刚烈不屈、富于反抗的性格。

此外,它在句式与用韵上也颇具特色。全篇共八句,使用的语言仿佛冲口而出,明白如话,短则一个叹词,长则九言长句,间以四、五、七言,自由灵活,参差错落。忽而急促,忽而沉缓,节拍疾徐相间,完全合乎感情的自然涨落,造成跌宕起伏的节奏美。从用韵上看,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且用的又是洪亮的“发花”辙韵。这种节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无疑有力地帮助了内在情绪的表达,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抒情主人公喷发的激情与鲜明的反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