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芄兰》原文与赏析

《先秦民歌·芄兰》原文与赏析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中写一个少年带上成人带的东西,故意大模大样的装正经,不理睬自己的女友,惹得女友心里交织着爱恨。

诗分二章。第一章开头。“芄兰之支,童子佩觿”两句既是起兴,又是比喻。作者以芄兰之枝的柔嫩细小比喻女子所爱少年的年轻。年轻而佩戴成人所佩的角锥,以说明他大模大样,装腔作势。从而对男方流露出怨恨之情。次两句“虽则佩觿,能不我知”,是上两句的延伸,明确吐露出怨恨。末两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写男子安闲自在,衣带飘洒,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仍饱含着多情女子的怨恨。应当看到,这种怨恨之深,正是爱恋之切的表现。

第二章所写内容,与第一章基本相同,表现手法也相似,只是在重章中更换了几个字。

一、 二两章, 虽只是 “芄兰之枝”与 “芄兰之叶”、 “童子佩觿”与“童子佩韘”、“不我知”与“不我甲”之差,但对抒发怨恨之情来说,却是一个深化,由此可想见诗中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一片痴情。

全诗通过女子的口吻述说对所爱的男子狂热的爱恋,而男子却装模作样,满不在乎,无动于衷,从而引起了女子的怨恨。诗中的男子或许不爱她,而只是女方出自多情的单相思,或者男方爱她,出于戏谑挑逗,也未可知。总之能看出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冷漠。

诗人不写具体事件和过程,只是透过男子的佩戴的叙写和雍容自得的表现,看出他故作老成,无动于衷。而对女子自身的叙写,又只是通过“不我知”、“不我甲”的述说,抒发了怨恨之情。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