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英兵鼻梁》原文|赏析

柔软羊毛织成,

“乌朵”又细又长,

打成“曲米”扔石,

正中英兵鼻梁。

——《历代劳动人民诗歌选》

1904年,英帝国主义的“远征军”从印度入侵我国西藏。西藏人民奋起抵抗,谱写了反帝爱国的正气歌。他们的英勇行为使得当时英国特派侵略西藏的头目荣赫鹏也颇为惊惧。就在英军第一次占领西藏江孜宗政府之后,他在印发的公文中说:“……西藏人所表现的坚决、机智和英勇,对我们这些曾经亲眼看见他们袭击我们营地的人们说来,完全不足为怪。那种认为西藏人不能战斗的荒谬想法,应当消除净尽。他们的勇敢是超等的。……我们对江孜的占领,仅是更加刺激藏民的反抗。……他们从全西藏各地征募军队。6月28清晨,将军(按:指英侵略者麦克唐纳)准备夺取[江孜]宗,……他们拚命抵抗,疯狂地向我们放排枪,抛下大批的石块……。”(《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第143页)

这首民歌所歌唱的,就是当时发生在曲东地方打击英国侵略者的一次战斗。

它不叙述战斗过程,而是巧妙运用双关影射之法,把西藏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仇恨和鄙夷之情成功表现出来。 “乌朵”,藏语,是羊毛编织而成的抛石器,为藏民抛打牲畜所用;在反侵略斗争中,也被用来打击英国兵。歌唱者抓住一物两用的特点,显写“正中英人鼻梁”的战斗,虽不直言英兵如牲畜,但隐含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凡懂得“乌朵”功用的人,便特别能够感受到藏民族反抗邪恶势力所表现的幽默与豪迈融于一体的精神特征。另外,突出歌唱用抛石器打击敌人,也容易引起接受者把原始武器同侵略者的洋枪洋炮进行比较,从而能在巨大悬殊之间见出藏民的无畏顽强,英国侵略者的残暴卑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