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来时独自个在星月下过,
猛抬头看见了一条天河,
牛郎织女星俱在两边坐。
南无阿弥陀佛,
那星宿也犯着孤;
星宿儿不得成双也,何况他与我? !
——明·冯梦龙辑《挂枝儿》
本篇反映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因与情人不得团圆,而以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宿尚且不能“成双”来聊以自慰的痛苦心情。
牛女,即牛郎织女。它是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于织紝之暇,常与诸仙女在银河洗澡。牛郎是下方一贫苦孤儿,常受兄嫂虐待,分给他一条老牛,令其自立门户。古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相连。牛郎遵老牛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为牛郎妻。经数年,生儿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幸福。不意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织女。王母娘娘虑天神粗心大意,亦偕同去。织女被捕上天,牛郎不得上,与女儿仰天号哭。时老牛垂死,嘱牛郎于其死后剖皮当衣服穿上,便可登天。牛郎照老牛的话去做,果偕儿女上天,眼看即将追上织女,王母娘娘忽拔头上金簪,凭空一划,顿成波涛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法团聚,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一年一度于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最早记载这个传说的,是《诗·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极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已把织女、牵牛说成是天汉两边的两个星宿。后来的《古诗十九首》中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里牵牛与织女名为两个星宿,而实则已饱含着夫妇离别之苦的感情,人物形象仿佛已呼之欲出。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对此则作了更为详尽、具体的描绘: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这首民歌不是借助天上的牛郎织女故事,来寄托人们对夫妇离别之苦的同情,而是直接写人间的夫妇或情侣离别之情,给人以很强的现实感。 “闷来时独自个在星月下过,猛抬头看见了一条天河。”这诗句使我们如同看到了一位跟情侣离别的情人,她是那样地苦闷不堪,夜晚独自一个人在星月下徘徊、漫步,仿佛有无穷的苦闷无法排遣,这时她“猛抬头看见了一条天河”,便不禁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星织女星俱在两边坐,南无阿弥陀佛,那星宿也犯着孤。”南无,梵文音译,意为“致敬”、 “归敬”、 “归命”,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阿弥陀佛,梵文音译,是“接引佛”的佛名,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以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为己任。这段诗句的言外之意是说,可敬的接引佛啊,你既然是接引人往“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什么还让牛郎织女被分隔在银河两边,使他们“也犯着孤”,而不能夫妇团聚呢?
“星宿儿不得成双也,何况他与我?!”这结尾两句颇有新意,可谓别开生面。它一反以往仅限于以牛郎织女的分离之苦来寄托自己的离别之情,而以天上的牛郎星、织女星尚且不能夫妇团聚,来对自己的夫妇离别之苦进行自我安慰,使自己那无限苦闷的心情由此而稍微得到一点点缓解,同时它更进一步地说明这种离别之苦的极端深重和它所具有的广泛的典型性:天上人间普遍为此,有情人硬被活活拆散,这个世界岂不是太无情、太不合理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