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电的利弊》原文与赏析

鲁迅杂文《电的利弊》原文与赏析

日本幕府时代,曾大杀基督教徒,刑罚很凶,但不准发表,世无知者。到近几年,乃出版当时的文献不少。曾见《切利支丹殉教记》,其中记有拷问教徒的情形,或牵到温泉旁边,用热汤浇身;或周围生火,慢慢的烤炙,这本是“火刑”,但主管者却将火移远,改死刑为虐杀了。

中国还有更残酷的。唐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他喝酱醋,这是比日本更进一步的办法。现在官厅拷问嫌疑犯,有用辣椒煎汁灌入鼻孔去的,似乎就是唐朝遗下的方法,或则是古今英雄,所见略同。曾见一个囚在反省院里的青年的信,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此人是陆军学生,不明内脏构造,其实倒挂灌鼻,可以由气管流入肺中,引起致死之病,却不能进入心中,大约当时因在苦楚中,知觉瞀乱,遂疑为已到心脏了。

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上海有电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少顷又醒,则又受刑。闻曾有连受七八次者,即幸而免死,亦从此牙齿皆摇动,神经亦变钝,不能复原。前年纪念爱迪生,许多人赞颂电报电话之有利于人,却没有想到同是一电,而有人得到这样的大害,福人用电气疗病,美容,而被压迫者却以此受苦,丧命也。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一月三十一日。

【析】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2月16日 《申报· 自由谈》。当时国民党当局加紧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反动派利用现代的科学成就,制造各种新式的杀人武器,发明了比外国和古代的酷刑更加残酷得多的刑法,对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进行迫害和镇压。这篇杂感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这种罪行。

对比,是杂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通过事实的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阐明作者的观点。这种方法,有人称为纵横比较法,亦有人称之为中外古今法。本文首先是中外相比,将中国古代的酷刑与日本幕府时代对基督教徒的虐杀比较。幕府是日本封建时代掌握全国大权的军事独裁政权,日本德川幕府为防止外来影响,于十七世纪初发布禁教令,禁信基督教,当时曾残酷迫害基督教传教士和教徒。作者引用《切利支丹殉教记》里的记载,披露统治者在拷问教徒的时候,“或牵到温泉旁边,用热汤浇身;或周围生火,慢慢的考炙”,甚至“将火移远,改死刑为虐杀”。本章在简单叙述了这种刑法后,接着指出:“中国还有更残酷的”。作者以唐代县官在拷问犯人时,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犯人喝酱醋为例,说明“这是比日本更进一步的办法”。然后紧接上文,进而举出现在官厅拷问嫌疑犯时,用辣椒汁灌入鼻孔,认为这“似乎就是唐朝遗下的方法,或则是古今英雄,所见略同”。深刻地指出了今天的统治者同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本质的一致性,对他们虐杀人民群众的罪恶行径予以愤怒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然后,作者又将今古相比:“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文中以电刑为例,写道:“上海有电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少顷又醒,则又受刑。闻曾有连受七八次者,即幸而免死,亦从此牙齿皆摇动,神经亦变钝,不能复原。”简短数语,揭露了现今的统治者在虐杀人民方面比过去的统治者更残酷。接着点题作正反对比:同是一电,“福人用电气疗病,美容,而被压迫者却以此受苦,丧命也。”自然科学虽然是无阶级性的,但如何利用它却是有阶级性的,科学家发明了电,这项科技成果本应用来造福人类,但反动统治者却用来残害无辜,这样横向一比,讲清了道理,增强了说服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看清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

文章最后一段又使用了正反对比:“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作者除谈了电的利弊之外,这里又从其他方面再作对比,“火药”、“罗盘”本是中国人发明的,“鸦片” 可以医病也是中国人发现的,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直至国民党反动派却把它们做为愚弄人民、毒害人民的武器。这样一对照,使读者更能够看出谁是谁非,孰优孰劣,让人们一下就明白古今的反动统治者其阶级本性的一致性,他们绝不会为人民谋福利,而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因此只有推翻他们,消灭他们,人类才会有幸福,才会有希望。本文既用历史事实与当前的事物做纵的比较,也用两种对立的事物作横的比较,通过对比,以极简约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阐明了深刻的道理,突出了事物的本质,扩展了人们的眼界,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