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信《致王志之》原文与赏析

鲁迅书信《致王志之》原文与赏析

郑朱皆合作,甚好。我以为我们的态度还是缓和些的好。其实有一些人,即使并无大帮助,却并不怀着恶意,目前决不是敌人,倘若疾声厉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是我们的损失,也姑且不要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这样,就不但不会有好文章,而且也是假朋友了。

静农久无信来,寄了书去,也无回信,殊不知其消极的原因,但恐怕还是为去年的事罢。我的意见,以为还是放置一时,不要去督促。疲劳的人,不可再加重,否则,他就更加疲乏。过一些时,他会恢复的。

第二期既非我写些东西不可,日内当寄上一点。雁君见面时当一问。第一期诚然有些“太板”,但加入的人们一多,就会活泼的。

【析】 鲁迅加入“左联”后,也时常为左联的一些刊物撰稿,并对办刊方针及策略等也常常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封《致王志之》的信,就表示了鲁迅对于左联刊物的一些指导性意见。王志之当时是北平“左联”成员,《文学杂志》编辑。对于如何在一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办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倾向性杂志,也许他一时还并无很好的主张。在这封信中,鲁迅的意见,表现了他高超的斗争艺术。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之后,鲁迅的政治思想倾向自然是明确的。在当时的文化“围剿”之中,鲁迅当然也时常被国民党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长期被列入被通缉的名单中。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给鲁迅带来了许多不便,但也锻炼了鲁迅的意志和造就了他高超的斗争艺术。为了使“左联”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持续有效地展开工作,鲁迅特别重视“左联”的团结和斗争策略。在这封信中,鲁迅为使“左联”能够更广泛地团结尽可能多的作家,明确指出:“其实有一些人,即使并无大帮助,却并不怀着恶意,目前决不是敌人,倘苦疾声厉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是我们的损失。”“左联”成立以来,为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确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左联”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情绪,这显然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对敌人作“韧”性的斗争的。鲁迅的意见,表现他作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宽广胸怀。

如何展开斗争,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鲁迅也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不要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这样,就不但不会有好文章,而且也是假朋友了。”凡事都不可能求全。全与不全是在相对意义上来认识把握。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中,如果意气用事,凡事求全责备,显然会造成鲁迅所说的那样的结果的,而这对于革命的事业,是毫无一点帮助的。

可见,鲁迅高超的斗争艺术是建立在他宽广的胸怀和卓远的见识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的斗争艺术,这样的胸怀和见识,才有可能使革命的事业更加兴旺和活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