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原文与赏析

鲁迅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原文与赏析

今年的尊孔,是民国以来第二次的盛典,凡是可以施展出来的,几乎全都施展出来了。上海的华界虽然接近夷(亦作彝)场,也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八月三十日的《申报》报告我们说——

“廿七日本市各界在文庙举行孔诞纪念会,到党政机关,及各界代表一千余人。有大同乐会演奏中和韶乐二章,所用乐器因欲扩大音量起见,不分古今,凡属国乐器,一律配入,共四十种。其谱一仍旧贯,并未变动。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三代以上之承平雅颂,亦即我国民族性酷爱和平之表示也。……”

乐器不分古今,一律配入,盖和周朝的韶乐,该已很有不同。但为“扩大音量起见”,也只能这么办,而且和现在的尊孔的精神,也似乎十分合拍的。“孔子,圣之时者也”,“亦即圣之摩登者也”,要三月不知鱼翅燕窝味,乐器大约决非“共四十种”不可;况且那时候,中国虽然已有外患,却还没有夷场。

不过因此也可见时势究竟有些不同了,纵使“扩大音量”,终于还扩不到乡间,同日的《中华日报》上,就记着一则颇伤“承平雅颂,亦即我国民族性酷爱和平之表示”的体面的新闻,最不凑巧的是事情也出在二十七——

“(宁波通讯)余姚入夏以来,因天时亢旱,河水干涸,住民饮料,大半均在河畔开凿土井,借以汲取,故往往因争先后,而起冲突。廿七日上午,距姚城四十里之朗霞镇后方屋地方,居民杨厚坤与姚士莲,又因争井水,发生冲突,互相加殴。姚士莲以烟筒头猛击杨头部,杨当即昏倒在地。继姚又以木棍石块击杨中要害,竟遭殴毙。迨邻近闻声施救,杨早已气绝。而姚士莲见已闯祸,知必不能免,即乘机逃避……”

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食肉而不知味,是一个世界,口渴而争水,又是一个世界。自然,这中间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无以养君子”,到底还不可任凭他们互相打死,渴死的。

听说在阿拉伯,有些地方,水已经是宝贝,为了喝水,要用血去换。“我国民族性”是“酷爱和平”的,想必不至于如此。但余姚的实例却未免有点怕人,所以我们除食肉者听了而不知肉味的“韶乐”之外,还要不知水味者听了而不想水喝的 “韶乐”。

八月二十九日。

【析】 这是一篇揭露蒋介石为粉饰太平转移人民视线而大搞尊孔丑剧的杂文。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在第一部分里,鲁迅围绕8月30日《申报》的一篇报导祭孔新闻进行了评述:这次祭孔规模之大,是民国以来第二次盛典,第一次是袁世凯为了称帝而制造舆论举办的。鲁迅显然以蒋介石比作袁世凯,他们手法相同,目的相同,下场也会相同。祭孔会上还动用40种国乐演奏孔子极力推崇的韶乐,虽然这种演奏不伦不类:“乐器不分古今,一律配入,盖和周朝的韶乐,该已很有不同。”鲁迅尖锐地指出,他们的祭孔也并非真的相信什么孔子学说,不过是利用这位摩登圣人作敲门砖而已。他们之所以将祭孔场地放在离租界较近,显然也是给外国人看的,既有取媚又有拉拢之意。但祭孔能否达到他们的目的?鲁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事实来说话,鲁迅用了一个转折句:“不过因此也可见时势究竟有些不同了,纵使 ‘扩大音量’,终于还扩不到乡间,……”这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的核心也同样是一则新闻,而且妙在新闻中所发生的事件就是国民党政府举行祭孔大典的当天。新闻中报导了浙江余姚农村因大旱抢水而开械斗,农民杨厚坤死于非命。这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中国的现实并不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之气。中国人也不是什么“酷爱和平”的小绵羊。反动当局的祭孔中所演奏的韶乐,纵使再“扩大音量”也无济于事。从这两则新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的中国存在壁垒分明的两个世界:“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而“闻韶”的享乐世界正是建立在因 “口渴而争水”的悲惨世界之上的。鲁迅就是这样以强烈的对比方式,掀去了反动当局用歌舞升平的轻纱而掩盖的另一个惨极人寰的世界。阶级对立是如此鲜明和惊心动魄,不由得激起人们对反动政府的痛恨。显然,这是一种阶级分析法。人们会这样问,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何如此热衷于此时上演祭孔丑剧呢? 我们不妨看看当时的形势就会豁然开朗了。1934年,灾荒遍及全国,旱灾达16省369县。水灾达10省283县,仅苏、浙、皖3省受灾面积就达一亿亩以上。加上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他们如坐在火山口上,可是他们在大敌压境之时,不思抵抗,反而将内战之火越烧越烈,对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为免于岌岌可危的政权陷于崩溃,他们只好乞灵于祭孔尊孔,转移广大人民注意力,由于此文切中要害,揭了老底,反动当局非常害怕。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后记》 中说: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是写给《太白》的,登出来时,后半篇都不见了,我看这是‘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的政绩。”后两段是 《且介亭杂文》 出版时才予以补齐的。

如果说本文的主要特点是对比的话,那还没有说出它的特色。它是对比,但却因鲁迅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叠印在一起时,它便有了如“对台戏”的戏剧效果了。它生动、有趣,但却比一般对比效果强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