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是一首咏史七绝。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 (今江苏扬州) 一带所建的豪华行宫。自大业元年起,隋炀帝曾三游江都,寻欢作乐,纵侈豪奢。第三次南游时,全国人怨沸腾,兵戈纷起,诸大臣力谏罢游还京,皆被斩头。杨广一意孤行,南游江都,耗资数以万计,给人民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和痛苦,他自己也被杀,葬身于江都隋宫。此诗是以杨广佚游宫乐为题材,深刻地揭露了他荒淫横暴、害民于水火的封建统治者的本质。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这开头两句直表篇意。首句“乘兴南游” 四字,单刀直入,乃点睛之笔;既亮明隋炀帝南游,又展现了他贪图享乐,兴之所至为所欲为的骄横本性。“不戒严”指杨广自以为太平无事,未在南游途中实行戒严。皇帝出巡“中外戒严” (《晋书·舆服志》),这是规定。杨广南游不戒严,说明他无视身处“火山爆发” 的形势,以及老百姓的怨恨,主要表现了他昏庸、骄纵和无所顾忌。“不戒严” 由 “乘兴” 所致,是为句中前后呼应。下句“九重”,指皇帝深宫,这里代指杨广。“省”,察看。“谏书函”,指劝阻杨广南游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杨广第三次南游江都,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等曾先后劝谏被杀,“谏书” 即指此事。杨广乘兴南游,连戒严都取消了,哪里管什么大臣呈上的谏书呢?既表明了杨广为享乐一意孤行,又暗指他不得人心。说这两句 “词直而意尽” (纪昀 《王溪生诗说》),“直” 当是之,而“意”未必尽。因为诗的开头两句直表愤懑之情,是为下两句正面写南游作铺垫,实乃点睛蓄势之笔。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两句正面写杨广南游的景况。《隋书·食货志》载:“大兴元年造龙舟、凤、 黄龙、 赤、 楼船、 篾船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由此可见杨广南游是何等堂皇威风!南游中,除皇帝乘的龙舟、皇后乘的翔螭舟、三重的水殿浮景之外,从行的船只几千艘,挽船工八万余人,川陆并进,两岸骑兵护卫,旌旗遍野,路经州县,五百里内皆献鲜品。如此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穷奢极侈,耗尽民力,罄竹难书。诗人用两句诗,抓住“裁宫锦”加以铺排描写,囊括其他。“宫锦”是指按宫廷规格敕令人民织制的精美锦缎。“障泥”,指垫在马鞍之下,防止溅上泥土的马鞯。“裁” 字既指织制宫锦,又关照下句制作障泥和船帆。两句诗是说,在春天里,举国上下织制宫锦,奉命为杨广南游做准备;南游时,那成千上万的精美锦缎,一半裁作马鞯,一半用于制成船帆。只此一项耗项就无以计算,思及其他食用耗项,杨广南游奢侈之大,人民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了。“春风”一句含意颇深,暗示春天农忙季节,举国织锦荒误农时,舍弃人民生计,以满足杨广一己之乐。“半作”一句,又暗示了南游船马的富丽华贵,说明杨广一己之乐,耗费天下多少财物,又给人民带来多少的灾难!

此首绝句,选材精,构思巧,揭露杨广豪奢害民,以小见大。诗人选取杨广南游江都的穷侈极欲,以概其余,独具匠心。写南游,抓住不戒严、不省谏书、举国织锦、锦作障帆等几个典型事例,加以点化渲染,对杨广的揭露着实有力。有人评李商隐“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奇就奇在精心选材和独创的构思,写来深入浅出,平易凝炼的诗句,却有惊人的深广含意,产生借一斑以窥全豹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