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把酒问月》原文阅读|赏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李白一生与明月美酒有着不解之缘。把酒长歌最是李白人生中的快事,于是咏月吟酒的诗篇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而往往又是在这样的作品里,李白借酒借月尽情抒怀,将其浪漫飘逸的风神,无拘无束的个性以及理想的失意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篇 《把酒问月》 正是这样。

悠悠万世,一轮明月的皎洁高照,这似乎是宇宙献给人间的一个美丽梦幻,她是何以生成,何时存在,这又是牵动人间代代相猜的一个诱人之谜。诗人与朋友贾淳兴会对饮,酒醉情浓。仰天望去,皓月当空,不觉感慨顿生,于是停杯问去“青天有月来几时”,正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一样,这劈头一问,也是天风海雨般地极富气势,将之宇宙的浩瀚、苍茫,时空的无限之感迎面向人推来,以此起兴,进而借题发挥。

明月高悬,清耀飘洒,但于人间却是天地之遥,莫测高远。人是无法攀援企及的。可就在你站在尘世与之遥遥相望时,你就会发现,如果身行万里,她也会与你紧紧相随,这对人间该算是一个慰藉。诗人以回文式句法来表现月的神秘可亲,她与人似远实近,似离实即。原来那一轮冷月却是如此脉脉多情!

晴朗的夜空也许会有几缕薄如轻纱的雾霭,嘻戏般地将月的脸庞朦胧起来,又悄悄撩起,当雾霭散尽,但见月的娇面如同明镜一样光亮,她在苍黑的天幕上飞升,光华四射,照临人间!月光的明媚真如人可揽接,却又让人更生神秘莫测之感,从而浮想联翩。月亮每夜从东海升起,拂晓又落入西天。如此生命轨迹,明明灭灭,岁岁月月循环不已,这是为什么?月宫里,白兔一年四季不辞辛劳捣药不止,嫦娥独处冷落无依无邻,这又是为什么?一种幽深的关切跌宕于问号之中。月兔、嫦娥,皆为古代传说中的神物。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吃后,化为仙人,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常年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却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李白的咏月诗中时常有对月兔嫦娥的描写,可以足现诗人对它们的同情之心,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情怀孤寂的流露。

到此,两句问语结束了对月的描绘,从遐想中转而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今人看不见古时的明月,古人也不曾领略今时的月空,这是人不能与月长伴相生的遗憾。可月却亘古如斯,地久天常,照了古人照今人。如此说来,唯有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在它面前,人类的更迭换代只不过如匆匆逝水,倏忽消失,个人的生命就更显得渺小短暂。明月便是见证!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伤与留恋在此回环往复,形成一种清凉的美感,扣击着人的心灵,使人无语相接。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才华横溢,而朝政的昏暗,到底没有给他一个有所作为的机会。罢官、流放,理想的破灭,坎坷人生的种种感受,只有把酒问月之时,才得以渲泄,恍惚的醉意中,天真而实在地与明月倾诉着衷情。但人无常醉,也无常醒,因而结句又归到及时行乐上来。

滔滔历史长河,于无常的人生中去寻求永恒的一瞬,这当然是个梦幻,一个在被月光和美酒滤净了的世界里,更显得美丽、清凉、不同凡俗的梦幻。比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牢骚、消极,这是诗人对宦海浮光,人生如寄的真正感喟、超脱与理解。

这样,诗从停杯问月起,经天际一番纵情想象挥洒,终又回到现实,得出了人间的答案。

全诗造语新颖,诗味无穷。象“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月对人的神秘可亲写得情态并生,惟妙惟肖。而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则兼色彩与意境的点染,颇为感人。句式的妙用深得错综回环之美,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既浑然天成,又意味幽深。加之诗中神话传说的插入,还有诗人笔端淡淡的忧思,更是从多角度牵动了人们的美感视野。在感喟与希冀中全诗完成了一个永恒高洁的月的形象,也托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诗人自我。诗之余韵交织在月之余辉里,眇窈而来,又袅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