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张大复·如是观(第十七出)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张大复·如是观(第十七出)

北宋末年,金兀术大举南侵,兵破汴京,徽、钦二帝蒙尘,康王在临安登基。秦桧作为北行人司使随驾北上,暗降金邦,欲伺机返回南宋充作内应,其妻王氏扮采茶女勾引兀术。老将宗泽感叹时艰,托付岳飞重任,连呼渡河杀贼,呕血而死。岳母为儿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激励岳飞为国捐躯。岳飞连克金兵,秦桧奉兀术之命返宋,立时得宠,拜为平章。秦桧夫妇东窗密谋,主议和,害岳飞。一面派家丁奉密书至朱仙镇送金兀术; 一面差家将田思忠矫诏诳岳飞返京。结果,家丁为牛皋所执,搜出密书,假诏亦被岳飞识破。秦桧又命人拘捕岳飞一家老小,岳云赶至朱仙镇报信。枢密院李纲自缚其身,上殿为岳飞鸣冤,被诬为同谋,岳飞连胜兀术,兀术用美女彩缎贿赂岳飞,遭到岳飞痛斥。秦妻王氏用计调岳飞探母,阴谋被岳母揭穿后,金兀术又定“石栏伏象”计,将岳飞诱入铁浮屠阵内,岳云救援解围,杀退金兵,凯旋京师。秦桧派刺客向岳飞发射冷箭,岳飞将计就计,佯装中箭身亡,设下埋伏,兀术中计被擒。于是至五国城迎还二帝。秦桧夫妇阴谋败露,被凌迟处死。岳家骨肉团聚,满门荣荫。



(二旦引丑上)

【四边静】终朝保守防奸细,军令非儿戏。来往要稽查,文凭有真伪。(合) 一心为国,迎取蒙尘二帝,元帅令森严,各人担干系。

(白) 我牛皋奉元帅将令,把守朱仙镇,恐有奸细之人出入,须要搜拣明白。军士们,小心把守! (末上) 既为门下客,当作马前人。自家乃田思忠手下家丁便是。我家老爷奉秦丞相钧旨,夫人有封私书,到兀术四太子营中投递。来此是朱仙镇,已近岳元帅营前了,不免悄悄过去。(老) 有奸细! (丑) 抓过来! (众)吓! 奸细当面! (末) 啊呀,小人不是奸细! (丑) 既不是奸细,是什么人? (末) 是逃难的百姓。(丑) 吓,既是逃难的百姓,为何不往南行?倒往北走? 其中必有缘故。左右! 与我搜搜看! (二旦应末) 将军,没有什么。(老) 启爷,搜出一封书!(丑) 吓! 有书么? 拿来! 我说这狗头有些诧异! 左右! 按着他,不许抬头。待我拆开来看。吓! 且住! 那孔夫子是与俺牛爷爷没有缘份的,不知写什么在上? 吓,有了! 待我假意拆开一看,唬他一唬。吓! 待我来看! 吓吓,啊哟,好狗头吓! 原来有这许多情由在里头! 快快说个明白,饶你性命。倘有一字支吾,恼了我牛爷爷的性子,我就一鞭打做肉酱! (末) 啊呀! 不要打! 待小人实说。(丑) 吓吓,快讲! (末) 小人是田思忠家人,俺爷奉秦丞相之命,有封私书差小人送到兀术四太子营中去,说不日假诏岳元帅班师,又用计杀害他,教兀术莫思退缩。句句真情,望爷饶命。(丑) 可有话了? (末) 没有了呢? (丑)好奸贼! 左右,把这厮砍了! (杀下) (丑) 啊哟妙吓! 还是我牛皋粗中有细。不然,俺元帅险遭毒手。我今就把这书报与元帅知道,速进兵便了。(众)

【又】奸臣作事真奇异,与金邦递消息,若不问原因,怎识其中意?教人怒气,登时杀取。忙去报元戎,火速迎二帝。(众下)



稽查: 查考。干系: 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钧旨: 钧,敬词,用于书札、口语中,多用对尊者。支吾: 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元戎: 主帅。



张大复的 《如是观》 (又名 《翻精忠》、《倒精忠》) 是对 《精忠记》 (姚茂良撰)、《精忠旗》 (李梅实撰) 等同类剧目的翻案之作。《精忠记》、《精忠旗》等皆据史编撰,演岳飞父子忠而见疑,惨遭杀戮,银屏女投井殉父,岳飞一家骨肉离散,一腔冤气无处渲泄,令观者情怀郁结,难得快意。张大复痛感于此,遂反其意而用之。他驰骋奇特之想象,挥动如椽之大笔,做出一篇绝妙的翻案文章。爱憎鲜明,情感炽烈,既弥补了历史的缺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又含蓄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作者看来,世上一切,皆有因果,善者应得善报,恶者应得恶报,世态人情当作如是观。这不是宿命论,而是扭转乾坤、重写历史的豪情,“不得其平则鸣”的呐喊

《如是观》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岳飞形象的改塑和提高。在 《精忠记》里,岳飞是一个愚忠的典型,任人宰割的弱者。秦桧命田思忠以十二道金牌催他班师,岳云、张宪一齐劝阻道:“爹爹,想我父子三人,身冒矢石,出万死一生,得河北之地。千日得之,一日失之,且待一发收伏东京,迎二圣还朝。那时叩阙谢恩,将功折罪,未为迟也。“说得多么通情达理! 但岳飞却斥责道:“孩儿说哪里话?! 朝廷之命,岂容迟得?!”河北父老苦苦挽留,岳飞也只是说:“朝廷累次金牌宣诏,岂敢有违?”为了“全父子忠孝名节”,岳飞竟亲写书札,召岳云、张宪一同来京受罪。明知受骗上当,行将结束生命,还劝岳云、张宪:“不要说了,我死为忠,你死为孝”。“自古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如是观》中,岳飞虽然仍以忠臣面貌出现,时刻眷恋着赵宋和徽、钦二帝,但开始有了觉醒。朱仙镇大捷后,他接到飞报,说朝廷准了和议之事,又见到田思忠赍诏前来,仍不轻易相信,怀疑其中有诈。他据理力争,请求宽限十日,暂不班师。从一个唯圣命是从的愚忠典型,变成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斗争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英雄。当秦桧派刺客暗杀他的时候,他将计就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如是观》中的岳飞形象虽然与历史上的岳飞有很大出入,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申张了进步的历史观和道德价值观,颇有新意。

为了服务于人物形象的改塑,《如是观》对 《精忠记》的原有关目进行了梳理调整: 简化了故事,精减了人物,压缩了场面 (如施全行刺、疯僧扫秦、韩世忠伏阙请愿、周三畏挂冠辞职等),删除了“兆梦”、“说偈”、“问卜”、“天策”、“冥途”等充满鬼神迷信的描写; 运用现实主义笔法,揭露了宋室的腐朽黑暗,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皇帝。集中笔墨,正面地描写了朝廷内部忠奸、善恶的斗争,保留了宗泽哭师、岳母刺字、东窗密谋等脍炙人口的重点情节,突出了“矫诏班师”这一关目的地位和作用。在《精忠记》里,“矫诏班师”安排在第十二出——戏的前半部,处于矛盾冲突的酝酿阶段。《如是观》将此关目挪至第十八出——戏的高潮部分,作为全剧的枢纽来处理。在这一回合里,忠奸双方见出高低,决出输赢,使岳飞的形象得到转型和提高。

上述所有的变化——从情节设计、结构安排到人物面貌、故事结局——都离不开第十七出戏。此出篇幅虽不大,但作用却不小,位置很重要,实为翻案文章之关键。《精忠记》里的岳飞,收到飞报,接到金牌,不辨真伪,班师还朝,落入秦桧圈套,屈死风波亭上,抱恨终身。而这出戏,写牛皋奉命稽查,捉住奸细,拿到秦桧私通北国的证据,真相大白,证实了岳飞的怀疑,为改塑岳飞形象打下坚实基础。剧情陡转,别开生面,既有跌宕摇曳之美,又有承上启下之功。

这么一小场戏,几乎像个大过场,但写来泼俏生动,回环曲折,扣人心弦。牛皋审案,粗人用“诈”,极富戏剧性,令人忍俊不禁,寓紧张于轻松活泼之中,生动地展示了牛皋 (丑扮) 粗中有细、滑稽多智、痛快淋漓的草莽英雄的性格特征。请看戏中的描写:

老: 有奸细!

丑: 抓过来!

众: 吓! 奸细当面。

末. 啊呀,小人不是奸细。

丑: 既不是奸细,是什么人?

末: 是逃难的百姓。

丑: 吓,既是逃难的百姓,为何不往南行,倒往北走? 其中必有缘故,左右,与我搜搜看。

一开始,牛皋不兜圈子,不卖关子,单刀直入,步步紧逼,几句问话,令奸细张口结舌。不等奸细再加狡辩,马上搜身,戏进行得很顺畅,节奏很快,毫无拖泥带水。

等搜出书信后,好戏来了。原来牛皋从不读书,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周围部下,也没有初识文墨者。虽搜出书信一封,不知上面所云,又有何用?扣压?没有理由。放人? 当然不行。紧急之中,牛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丑: 吓,有书么?拿来! 我说这狗头有些诧异。左右,按着他不许抬头,我拆开来看。吓,有了。待我假意拆开一看,唬他一唬,待我来看吓! 啊哟,好狗头吓,原来有这许多情由在里头。快快说个明白,饶你性命; 倘有一字支吾,恼了我牛爷爷的性子,我就一鞭打做肉酱!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急中生智,逢场作戏,妙趣横生。有外部形体动作,有内心独白,有心理刻画,真把老牛给写活了。读着这段文字,仿佛可以看到牛皋狡黠的目光,嘴角浮现的一丝诡笑,周围人的忍俊不禁; 仿佛可以听到牛皋那表面声色俱厉实则略带调侃的语调。这是演戏,但又很真实,符合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心理。由于牛皋让左右按着田思忠家人,不许他抬头,所以他没有看出破绽,在牛皋的恐吓惊诈下,马上招出实情。

末: 啊呀,不要打,待小人实说。

丑: 吓,快讲!

末: 小人是田思忠家人,俺爷奉秦丞相之命,有封私书,差小人

送到兀术四太子营中去,说不日假诏岳元帅班师,又用计杀害

他,教兀术莫思退缩。句句真情,望爷饶命!

丑: 可有话了!

末: 没有了!

丑: 好奸贼,左右,把这厮砍了!

刚才还在逢场作戏的牛皋,叩了奸细上面这番话,肯定是怒火中烧,二目圆睁。尽管奸细如实招供,牛皋也不会宽大为怀,放他生还。如果那样,就不是牛皋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把握得何等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