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赏析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③,路转溪桥忽见。
·注 释
①黄沙:江西上饶县西黄沙岭。黄沙道指通岭的大路。
②别枝:另一枝。
③社林:即社树,指土地祠的树林,古代立社常常种植与本土地相宜的树木,便认为是神所凭依。
·导读入境
月色皎洁,清风徐徐,我走在那江西上饶县黄沙岭的道路上,为此赋词一首:抬头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树枝结巢的乌鹊被惊起,乱飞乱啼,从这一棵树枝跳到另一树枝上。大概是清风吹动树梢惊醒了劳累一天的蝉儿,它们一声一声地叫了起来。
这是多么清幽奇丽的景色啊。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看到那稻谷扬花,人们肯定都在这稻香里谈论着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一边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蛙声。似乎那青蛙也在为大丰收而引吭高歌。正当我沉醉在丰收的遐想中时,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远处还有七八个星星在闪烁,而山前却飘来了两三点雨星。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吧,好像记得这里有个茅店在社林边,至今却不知在何处。疑惑中转过小桥,嗬! 抬头一看,茅店忽然映入眼帘。
·赏 析
这首词是写词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半阙勾画出了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下半阙则侧重于夜行人感情变化描写。笔法灵活,轻快宜人。整首词既有农村夏季生动的画面实体,又有词人空灵的想象描述。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一系列景物适时、适地地出现在词人的画面上,有耳边鸣啼、月光如水的眼前景,也有淡淡远山、清风吹过的陪衬物。花香、蛙声、丰年,这又是词展开联想的景物。结尾两句又用移动的镜头取景,展现出夜行人匆匆赶路的画面。而“忽见”两字又将夜行人急寻“茅店”而不见,及至突然见到时的惊喜表现出来。如此便把词人夏夜在田间道路上的情景、情趣写得自然亲切,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闲适、愉快的心情。
·思考题
1.请你说说这首词是怎样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
2.词中勾画出来的农村生活图景,是由哪些特写“镜头”组成的?
(闲适类撰稿:赵春芹 魏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