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歌》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秋歌》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 释

①子夜吴歌:相传晋有女子名叫子夜,创造了这种曲子,声音哀苦。吴歌,出自江南,东晋南迁,更为流行,《子夜歌》就成了吴声歌曲的一种。后人又把它变更为四时行乐的曲调,称为《子夜四时歌》。李白仿《子夜四时歌》写了四首,这是第三首,所以称为“秋歌”。

②一片:不是简单的数量词,而是写空间的广袤性。

③万户:是用数量来夸大捣衣的场面。捣衣:指妇女把织好的布帛放在砧上,用杵捶打,使它软熟,以备裁缝衣服。

④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这里泛指边关。

⑤胡虏:指侵犯边塞的敌人。

⑥良人:丈夫。

·导读入境

盛唐时期,边塞多事,征夫从征,思妇忧怨。李白这首《秋歌》就是一首写女子思念征夫的诗。

秋夜的长安笼罩在一片皎洁的明月之下,千家万户传出的捣衣声此起彼伏。一女子也加入了捣衣的合奏,正在为戍边的丈夫赶制寒衣。阵阵秋风中砧杵声声,饱含着她对边关戍守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一月月、一年年的等待是多么难捱。她在期盼,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胡虏,家家团圆,我的丈夫再也不用去边关远征。

·赏 析

这首诗通过思妇河边捣衣这样一个画面的描述,反映出边关多事,征夫从征给家庭和婚姻带来的不幸,也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亦实亦虚,虚实相生。如“长安一片月”这个月是具体的,但又是概括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构成各种不同的意象。由于见月怀人为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月亮能够勾起征夫的思妇之情,也能勾起思妇的思夫之情。正如“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诗中的“玉关”也不是一般的具体地名,而是泛指边关。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使诗的意境富于典型性,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因此有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气象于小巧中见宏大,情调于缠绵中见悲壮。如“长安”两句,虽是两句很平常的话,但它蕴含着多少精壮男子被征戍边,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的隐痛。“万户捣衣”可见战争规模之大,诗的境界也为之开阔悲壮。

又如作为爱情诗“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沈德潜语),结尾两句使本诗有了寄意,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思考题

1.本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的“月”能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2.是作者听到了“万户”捣衣声了吗?那么诗人又为什么这样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