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清人仇兆鳌认为“三绝句”作于宝应元年(762)(《杜诗详注》)。其时杜甫闲居成都,生活还算安定,心绪没有大起大落,但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却更加深入,诗风更加沉郁。正如浦起龙所说“三首一片无赖意思,有托而言,字字令人心醉,亦开宋元诗派。”(《读杜心解》)。
第一首咏楸花。前两句赞楸花之新、之盛,后两句旋即转折,忧心花之迅速凋落。见花开旋忧花落,有《庄子》方生方死之意,人世之慨即在其中。首句“楸树馨香倚钓矶”中的“倚钓矶”,非指闲情,实有心思浩茫之意。唐代狂人多以“钓鳖客”自谓。《摭遗》载,“李白谒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鳖,以何为线?’曰:‘以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杜甫临渊垂钓,倚树观花,一定思接千里,感慨颇多。二句“斩新花蕊未应飞”中的“斩新”二字,系唐代方言,甚新、极新之意。据说物体经刀斩削处最为新鲜。禅家有“斩新日月,特地乾坤”语(《传灯录》)。卢储《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斩新都是特新的意思。杜甫用斩新一词突出了楸花的新鲜与繁茂。
后两句,感情迭宕。因不忍见花落而宁愿使其速落,读之令人心酸。宋无名氏《鹧鸪天》词云:“不如饮待奴先睡,图得不知郎去时”,即本于此诗。
第二首咏鸬鹚。皮日休《渔梁》“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以鸬鹚为友,表示心迹洁净。杜甫此诗,不仅以鸬鹚为友,而且活泼有趣,其心迹于洁净中透着天真。
诗的前两句“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写与鸬鹚初交时的情景。门外鸬鹚久去不来,与诗人相当生疏。后来沙头乍见,不觉双方眼生,因此才“眄视生猜忌”(周弘正《斗鸡》)。“猜”字用得传神。写出了鸬鹚偶见生人窃生生欲即又离的神情。
后两句“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相见以后,人鸟相亲的情景。诗中的“人意”,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万物的博大胸臆。诗人对生灵的伟大情感,感应了鸬鹚,鸬鹚颇解诗人之意,竟一日上百回的光顾诗人门庭。鸬鹚的频繁到来,说明鸬鹚通晓人情,体贴人意;而诗人如此耐心而温情地款待鸬鹚,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寂寞与孤独。
第三首咏春笋。写诗人为护笋成林而杜门谢客,不惜得罪客人。“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是交代事由。柴门,即柴扉。《隋书·地理志》“汉中之人,性嗜口腹,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杜甫《南邻》“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王维《山居即事》也有“寂寞掩柴扉,苍茫对夕晖”的句子。柴门密掩,指杜门谢客。三、四两句“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瞋不出迎。”说明杜门谢客的原因。“会须”,即会当、该当的意思。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上番”,乃川语,即第一番的意思。元稹《猗觉寮杂记》“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杜臆》云:“种竹家,初番出者壮大,养以成竹。后出渐小,则取食之。”从瞋,即任其瞋怒的意思。任从客人不悦,还是掩断柴门,看守竹笋成林。爱物之心,拳拳可尊。
世传王子猷看竹林不问主,杜甫此诗护竹林不迎客,乃反其意而用之。翻新典故,十分巧妙。
“三绝句”在唐人绝句中堪称上品,它立意高窅,感情深沉,题旨幽远,韵味浓郁。正如杨慎《升庵诗话》云:“楸树三绝句,格调即高,风致又韵,真可一空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