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珝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沙岸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这是一曲歌颂生命欢乐的乐章。
前半首写鱼群。先写当地天气变化:山间一夜降雨,百川灌河,江水高涨。第二句展开对象的描绘:得于天时恩惠的鱼群,喜跃起来,在满江欢跳着,达到了生命的极致。在大自然的哺育怀抱中,鱼儿有着多么活泼的生命力和蓬勃兴致,真是江满任鱼跃了。一个“喜”字,渲染出鱼儿生命狂欢的情调,一个“跳”字,状写出生命极致的昂扬情态,一个“满”字,勾勒出整个江中闹嚷嚷的生命大潮气息。整句给人以无限的活泼感、生趣感、陶醉感。后半首写红蓼。上句写水面景象,造成空间感:江面升高,与沙岸相平,往日裸露的崖岸沙石尽没水中。一个“平”字,写出江面与沙岸同处一个平面的旷远景色。结句突现水蓼。水蓼俗称水红,生于水边,秋日开花,白中带红,五瓣。正因为水满河床,船才得以与水边红蓼亲近;红蓼也像有情意似的,低头探入船窗中来,与远方来的诗人相亲。红蓼入窗,是对诗人的一个微笑,一个看望,一声无言的问侯。面对如此有情之物,诗人怎能不油然生出一股温馨感而意趣绵绵呢?这真是相亲相近水边蓼了。一个动词“入”字运用,写出多少亲切之情来!
贬途中的诗人,意兴萧索,环境寂寞,然而大自然向他展示出生命的魅力。大自然生生不息,有无穷的欢乐。山雨,河流,喜鱼,岸沙,红蓼,还有背后与之相连的自然本体,全都以最和谐的组合,最活跃的生命,呈现着自己。诗人远离尘嚣,在偶然机遇中与鱼群、垂蓼交感,与青春作伴,存在的秘密打开了。他一时间超脱了自我不幸遭遇,进入了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融入到自然蓬勃生趣的陶醉之中,从而得到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和欣喜,谱写了一曲歌颂生命欢乐、享受生命甘甜的乐章。杜甫也有类似描写:“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
本诗的观照角度,在平远中凸现对象,如绘画构图中的平远章法,造成平视的艺术空间,有平阔的美感。两个被凸现的对象,都呈动态情状,有动态美。前面是一幅鱼群喜跃图,呈中景距离,显群体面貌,渲染出满江欢乐气氛;后面一幅红蓼入窗图,呈特写视角,映出个体形象,风姿俊美,烘染出盎然的情韵。二者前后映照,各有不同的美感导向,合并阅读想象,喜鱼与垂蓼各显精神,欢腾与深情交相触兴,人的精神的超脱和解放不就在瞬间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