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这首诗通过“鸿雁”对《凉州曲》行为反应的描写,反衬出了戍边将士的深深忧怨。
前两句写北来鸿雁听《凉州曲》又返飞而去。作为一种候鸟,由于“北地”气候开始寒冷,已不适宜鸿雁生存,故需离开“北地”,向南方转移。而当其从“北地”刚飞至西受降城时,就听到了这支饱含怨愤、令人心碎的《凉州曲》。“闻声”的“声”,即指《凉州曲》声。《凉州曲》才唱到一半,鸿雁就再也听不下去了,其仿佛觉得这里的气候比之刚才离开的“北地”还要寒冷,还要难熬,于是赶忙鼓起双翼又向“北地”飞了回去。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一半”系指鸿雁的“一半”而非歌曲的“一半”。这样理解,虽然在对诗的总体把握上未失其真,但在对《凉州》其曲感人力度的估价上显然有一定偏差。如果我们依从这一理解:鸿雁在听了《凉州》后,“竟有一半都又飞回去了”,那么应当还有“一半”仍未离开原地,可见此曲的感人力量还没有达到感人至深地步。所以只有理解为,鸿雁听《凉州曲》未到一半就又朝刚刚离开的“北地”返飞而去,才能充分显示出此曲的极其哀怨凄凉。
后两句承前写戍边将士巨大的内心痛苦。“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唐置金河县。第三句先写戍守金河将士在听了《凉州》后内心引起的深深痛苦。“肠应断”的“应”字,应理解为“该当”,表示一种推测语气。那些远离家乡来金河防守的将士在听了《凉州曲》后,痛苦得肝肠都要断了。第四句进一层申说,更何况是那些在秋风萧索的高高烽火台上戍守的军士们呢?“百尺台”,诗人在其《暮过回乐烽》中说过:“烽火高飞百尺台”,可见“百尺台”实即烽火台。
这首诗构想奇特,以鸿雁听到《凉州曲》一半就返飞而去的超现实艺术手法为诗歌主题的表现设置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艺术氛围。鸟尚如此,何况是“人”!从而构成了全诗的反衬关系。接着,诗歌又在戍边将士内部造成衬托:连戍守金河的将士听了《凉州曲》,痛苦得肝肠都要断了,何况是在秋风萧索中戍守高高烽火台的将士们呢?诗歌通过层层衬托,不仅表现了《凉州曲》情调的极其哀婉凄怆,更其表现了以《凉州曲》为媒介,触发的埋藏在戍边将士心底的巨大幽怨愁闷,可谓蕴藏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