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刘因,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人。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不久即以母病辞归。至元二十八年再召,以病辞不就,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他虽非南宋人,却是元初诗人中反映遗民思想较多的一位。他的不少诗歌表达出对南宋的追忆和怀恋,感情真挚而沉痛。
这首《观梅有感》,虽然含蓄曲折,却也不难看出其故国之思。诗中提及“东风”、“春意”,应是春天写的。那么,诗人面对早春之梅花,究竟想到些什么呢?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这两句,前后倒置,意思是说:连梦中也想那西湖处士林逋隐居过的孤山,想来东风也吹去了沉积在它那梅花上的战尘,已露出一点春意了吧。“西湖处士家”,指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隐居处。林逋恬淡好古,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其咏梅诗为世所传诵。作者由眼前的梅花,想到前朝以赏梅咏梅而出名的林逋,想到他隐居的孤山上的梅花。这种联想十分自然。而在这自然的联想中,便蕴含着对前朝和江南胜景的无限怀恋。所谓“战尘沙”,是指元灭南宋及镇压江南起义的战火飞尘。作者设想“东风吹落”那沉积于梅花上的“战尘沙”,实是希望元蒙统治者不再镇压江南人民,使江南人民逐渐平复战争的创伤。
作者的梦想和希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呢?现实却是江南民生凋敝,屡遭摧残。因此,诗人不禁又想到“只恐江南春意减”。只怕那江南春色已经大减,再不会像从前那样美好了。“春意减”三字,实是隐含着对元蒙统治者使江南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谴责,同时,也隐含着对江南人民的深切同情。
结尾“此心元不为梅花”,是发人深省的点睛之笔。元,通“原”。诗人特意申明,他写此诗的心意,原本不是为了梅花。那是为了什么呢?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明白:所谓观梅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诗人的心,其实是在怀恋江南和江南人民;其实是在为江南人民请命,为他们的不幸而呐喊。这大约正是全诗的主旨。
为避元蒙统治者的高压迫害,诗写得曲折含蓄。尽管如此,我们仍不难从中窥见诗人那颗怀恋故国的诚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