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过小孤山》古诗赏析与原文

金农

古县萧条对岸开,大江行色榜人催。

水风多处轻抬眼,浮出青山似覆杯。

小孤山,亦称小姑山。屹立长江中,与鄱阳湖中的大孤山遥遥相对。《过小孤山》是作者逆旅行舟经过小孤山,有感而作。诗一开头就点了小孤山的地理方位:她位于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长江中。两县南北对峙,犹如两座古老的城门面对江岸相向而开。“萧条”二字以粗笔一抹,勾勒了古城一派冷落萧索的氛围。诗的第二句“大江行色榜人催”,是说自己正在长江上行舟,旅途寂寞,行色匆匆,此刻诗人多么希望船儿慢慢地行,可以尽情观赏江上景色,无奈船夫却一再催促。诗的第三句平直的叙述突然一转,意境较前进了一层,“水风多处”正是船夫催发的原因所在,江面上无风犹有浪,如今水风多了,波浪自然汹涌,有碍行船,只好听从船夫的安排。继续上路吧!诗由“轻抬眼”三字稍一顿挫,转入另一场景。诗人站立船头,漫不经心地抬头一望,就在这瞬间的一瞥中,出现了“浮出青山似覆杯”的奇景。山本屹立江中,如何能浮?实非山浮,而写浪高,由于小孤山处于浪涛颠簸之中,远看犹如浮出水面。正如当年苏东坡描写小孤山“沙平水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水涨浪高,山也就托出浪尖,明明可见。小孤山俗名髻山,当年陆游在《入蜀记》中称赞小孤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苏轼曾以女子的发髻来比喻大小孤山的峰峦秀态。“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小孤不愧为天生尤物,人间胜景。而今诗人眼中的小孤山却别有音容可描,她好似一只倒扣在江面上的青翠碧绿的酒杯。以俗物比雅态,意境独到。行文至此,小孤山的物态、形神、色彩尽收眼底。好一幅嶷然独立的小孤图。

自古至今,几多骚人墨客赞美小孤,各尽其妙,或写她的峨峨烟鬟,或以小孤山和澎浪矶之谐音引申为小姑曾嫁彭郎的故事,秀美的景色外加神奇的传说,令人神往!多少江上游人无不以一睹芳容为快。诗的作者十分精妙地将小孤比作一只倒扣江上的翡翠杯子,描摹物态可谓形象鲜明、生动,以“浮”字形容,以动衬静,更显得小孤山之峭拔挺秀!四面洪涛,一峰独峙。她嶷立江上,随波逐浪,姿态独异!诗高简中转出奇气,颇有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