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这是作者题在齐安壁上的一首五绝。齐安,地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西北。壁,墙壁,这里指的是驿馆的墙壁,还是村店的墙壁,诗人没有明说,对理解诗意也无甚妨碍,可以不必深究。
通首全写眼前所见春日晴明的景色。首句从高处、远处着笔:“日净”,说明天气晴好;“山如染”,说明远山清晰,仿佛是染上了青翠的颜色——而这正是由于“日净”才产生出如此视觉效果的。第二句从低处、近处着笔:“风暄”,意为风暖;“草欲薰”,意为青草即将发出芳香。两句说明人们从对风的触觉和对草的嗅觉中,都感到春意已经降临大地;而草之所以能够很快发出芳香,则是“风暄”的结果。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为此句之所本。第三句写残梅。“残”,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剩余。“雪”,指梅花,作者另一首五绝《梅花》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句可证。梅树枝头只剩下几朵白色的梅花,说明冬日已去。末句写垅间青麦。“涨”,有蓬勃生长的意思。风和日暖,麦苗迅速茂密地钻出地面,放眼望去,一行行,一垅垅,就像是长长的溪上的云,说明春日已来——两句互为反衬,都是从平视的角度写所见的中景。
这首诗篇幅虽短,在艺术上却有不少可以称道的地方。“残”、“涨”等动词,使被描摹的物体呈现动态,很富形象性。前二句和末二句互为对仗,在绝句创作中较少见到,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更是罕见。此篇虽不如杜诗有名,但在工稳的对仗中,能将春日郊原所见的远、中、近景形象地组合成一幅使人身临其境的画面,也绝非易事。第三句按诗律应作“平平平仄仄”,现在“数”字是仄声字,于律稍有不合。大约因为很难改换一个平声字,而且也还不属于“三平调”(律诗结尾三字都是平声字)那样的诗家大忌,所以作者便只得仍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