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濬·浣溪沙》原文赏析

《杜濬·浣溪沙》原文赏析

读《越绝书》

亘古谁家国不亡,西村空自产无双,姑苏台后五湖航。

渔父一桡存郑国,乞儿三战报平王,英雄到此却思量。

这是一首咏史词。所谓咏史,包括凭吊古迹与吟咏史事两类。杜濬的《浣溪沙·红桥纪事》便是览古之作,主要抒发词人的情怀抱负;这首则是以史实为吟咏对象,表达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继承了敬德思艰的传统主题。

《越绝书》主要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吴王阖闾由于任用伍子胥这样的贤良,因而取得了胜楚而又胜越的赫赫战绩,然而,历史犹如讽刺喜剧一样,最后灭吴者竟然是越。对于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词人深为感慨,所以起首一句,纵横古今,大有抚膺长叹之意: “亘古谁家国不亡?”以设问开篇,起笔突兀,警策醒人。它看似盛衰更替、成败相续的历史循环论,但仔细品味,其实是对一个国家由盛转衰乃至灭亡的历史课题寻根究底,意思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到头来都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呢?尤其是吴,竟然覆灭于东山再起的勾践之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败于吴后,卧薪尝胆,力图恢复,又用范蠡美人计以惑吴王夫差,吴臣伍子胥虽力谏而不从,后吴果为越灭。因而接下来人说: “西村空自产无双,姑苏台后五湖航。” 《淮南子·说林训》称“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无双”言西施之美艳。值得注意的是 “空自”二字,颇不寻常。按通常之见,越赖西施而兴,吴因西施而亡,一个美女在历史上既能倾城倾国,又能兴城兴国,怎么可以说“空自产无双”呢?很明显,这里有着深刻的意蕴: 西施虽为举世无双的美女,然而她的青春艳色都被葬送进一场政治阴谋之中了,这是“空自”的一层含意,其更深之含意则是,越王令范蠡献西施之后,终于导致了吴王丧志,贤良蒙难,国家破亡等灾难,西施艳色沦落的悲剧。总之,“空自”二字,既寄寓对西施命运的无限怜惜与同情,又饱含对吴王恋色忘政、不能守业的鞭挞,下句进一步表达这种亡国之思: 姑苏台本为吴王阖闾所筑,后夫差既得西施,甚宠之,复高而饰之,游宴其上。《越绝书》说,亡吴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舟而去,五湖即太湖。在此不直写吴国的灭亡,而借范蠡泛舟之典实连及象征吴国兴亡的姑苏台,突出了山河易主的历史变幻,暗示叱咤风云的吴国从争雄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从而透示出令人荡气回肠的哀怨。

此词的上片咏吴国的灭亡,下片则写吴国不该灭亡,把读者的思路引向深入,从而昭示题旨。过片采用倒叙的手法,追叙吴国强盛时的霸业。作者举出 “渔父一桡存郑国”和 “乞儿三战报平王”两件事。这是说吴因得伍子胥,有保存郑国之力,也有打败楚国之威。原来,伍子胥并不在吴而事楚,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伍奢与兄长伍尚,他才出逃的,在奔吴途中,因渔父舍命渡他过江才幸存下来,此后,郑国也因渔父此举在吴郑冲突中免了灭顶之灾,“存郑国”即指此。伍子胥渡江入吴后,“乞市三日”方得吴王阖闾的召见,之后吴国联蔡攻楚,屡战屡胜,拔了楚国郢都,鞭平王尸,“报平王”指此。这两句是说,吴国得了伍子胥是一件幸事,使吴国有了制胜之力,按说吴国是不该灭亡的,然而吴国毕竟覆灭了,这实在令人深思,结句说“英雄到此却思量”,思量什么呢?众所周知,吴败越后,越表面上向吴请和,而暗地里力图恢复。伍子胥洞察时势,所以当越进献美女时,力谏吴王夫差,夫差听信伯噽谗言,终逼伍子胥自杀,吴国也随之而灭亡。吴国的兴亡,告诫统治者要用贤从善,因为,自古以来的弃贤从恶者,就没有不灭亡的! 这正是起句“亘古谁家国不亡”深沉感慨之所由。

值得注意的是,此作显然没有局限在吴越之争上。“亘古”二字是包揽了历史的全部的,当然也包括了作者生活的年代。杜濬为明末清初人,他寓居金陵,游览扬州、苏州已是明王朝只有半壁江山的时候,因此这首词的“亡国”之音也特别强烈,其寄语朝廷要取用贤良,振治朝纲的意思也颇为明白,因而也有着强烈的家国身世的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