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十首·多丽》原文赏析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起句,各赋一词
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空留得、六桥疏柳,孤屿危亭。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见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和其它许多风景名胜一样,临安(今杭州市)、临安的西湖,是个让人生出复杂情怀的地方。它天姿绰约,山水形胜,叫人心醉神痴,以为仙境;它又歌舞遍地,人物风流,有多少才子佳人在这里系下柔肠?更因为它是有名的“偏安”之都,时时撩拨起人们尤其是诗人骚客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古今兴亡的感慨和沦落为奴的屈辱。特别是这后一点,几乎成了南宋以后西湖题材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张翥在这里生活时间很长,写下不少歌咏西湖的作品,这首《多丽》,很有代表性。
张翥《多丽》(晚山青)词意
词以“晚山青”起句,而后连下三句,层层铺开景物,紧扣起句。“云树冥冥”,是雾气笼罩下树木颜色阴暗的样子;“参差”是言树的高低不齐;“烟凝紫翠”,暮霭沉沉,与昏暗的树色融为一体,如凝滞了一般。这三句,正面写出“青”字,兼点“晚”字,至“斜阳画出南屏”,则“晚”字和“山”字,一齐托出,可谓照应有致,笔法细密。“南屏”即南屏山,在西湖边上。《淳祐临安志》谓其“怪石秀耸,松竹森茂,间以亭榭。中间一洞,崎岖直上,石壁高崖,若屏障然,故谓之南屏”。西湖四周,山峰颇多,诗人特点南屏,并非随意。“西湖十景”,南屏占了二景,一为“南屏晚钟”,一为“雷峰夕照”(雷峰为南屏支脉),这都和“晚”字密切相关。而且,也只有在“晚”的时候,南屏才愈见其佳妙。佳妙在何处?作者没再描绘下去,而以一个“画”字,引导读者自去想象。其实,又岂是“画”所能尽其美的?那悠扬不绝的钟声,是“画图难足”的。南屏之东,便是凤凰山,当年南宋的皇宫“大内”便在这里。诗人在这里不仅为我们画了一幅南屏日暮图卷,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片冥穆苍茫的氛围。诗人置身其中是不由得要心潮起伏的,他都想了些什么呢?“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馆娃”即西施,越王勾践为了灭吴,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宠爱得没法儿,在姑苏灵岩山上为她建了一座宫。馆娃归,意味着吴国的灭亡。“吴台游鹿”,意味繁华已逝。铜仙,为捧露盘仙人(铜像),西汉孝武帝时之物。魏灭汉,魏明帝徙之入魏宫,据说仙人临载潸然泪下。“铜仙去”,意味着汉亡。“汉苑飞萤”,足见荒芜之久甚!当作者写此词时,南宋早已灭亡,昔日的歌舞繁华,如今只有废墟一片。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因而这两句用典,是十分贴切自然的。“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过去的事,越想越让人不能平静,还是不去想它。那么去“凭高”。站得高,望得远,却又容易引起乡思,于是飘零之感又阵阵袭来,这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了。干脆什么都不去想它,且尽眼前樽中酒吧。这三句在感情上有着转折:古代的兴亡荣辱都过去了,眼下的“飘零”也无非是为一些功名利禄,也是没意思的事,还是饮酒来得快活。既然存了这种心思,那爱梅仙人就格外让人羡慕了。“爱梅仙”,即指林逋,北宋时人,隐居西湖孤山,养鹤赏梅,不娶不仕,人称“梅妻鹤子”,孤山上有放鹤亭。和世俗的纷扰比起来,林逋可谓清净自在赛过神仙了。他可以一无罣碍地做着他的鹤梦。然而,仙人已去,唯有六桥疏柳、孤屿危亭可供留连而已。六桥为苏堤上的六座桥,其名为:映波,销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下片紧承上片结尾,先就“苏堤”着笔。苏堤即苏公堤,在西湖上,为苏东坡知杭州时所筑。“西泠”,在孤山西。周密《湖山胜概》:“西陵桥一名西林桥,又名西泠桥。”携妓载酒,历来被视为封建文人骚客的风流之举,西湖更是才子云集,佳人荟萃之所,这里有说不尽的文人和妓女的风流故事。“待苏堤”三句是写:等到苏堤上歌声散尽,为时当是夜深。但词人的情致正好,意兴正浓,他要携妓往西泠,更作欢乐。那里莲叶田田,荷花正深,一阵小雨,凉凉地打在荷叶上,象翡翠一般。一阵微风,软软地抚着蒲草,隐约可见蜻蜓款款相戏。云过去了,月亮出来了,秋水秋空,澄碧一片。这时划一叶扁舟,徜徉于荷花莲叶之间,听着那新编制的采菱曲,确乎为一种美妙的享受。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他们可谓找到了同样的去处。很明显,张词是在化用姜词的意境。这时,诗人向船外放眼望去,只见皓月之下,水天一片,不分涯际,唯远近两三点渔火,明灭着如同天上的星星。月光是多情的,为了给他们照亮,迟迟不肯越过前边水中的平地。
这首词以“晚山青”开头,触景兴情,融情入景,层层递进,前后照应。写景能摄取最具特征的景物,抒情则含蓄蕴藉。下片虽取境前人,却能自成新格。李佳《左庵词话》说张翥词“典雅温润,每阕首尾完善,词意兼美,允推元代一大家”。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