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葑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乐府歌曲名,又称《陇西行》。夏门,是汉代洛阳西北城门的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军北征乌桓,夏历七月到达渤海地区。时正降大雨,洪水阻断了道路。他到碣石山一带察看水情,以决定是继续进军还是撤退。人们对进、退问题意见不一,最后曹操采纳了当地人田畴的建议,佯装撤退,暗中由田畴引导绕道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县北),出卢龙塞(今喜峰口),在山中行军九百多里,最后在白狼山(今河北凌源县南),奇袭乌桓主力,进而直下乌桓大本营柳城(今辽宁朝阳县)。9月,从柳城班师南返,第二年正月回到邺城。为此,曹操特上表汉帝,论述田畴的功劳,表中说: “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余里,畴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乌丸,荡平塞表”,并封田畴为亭侯,食邑五百户,但田坚持不受。
北征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部乌桓的胜利,使曹操实现了统一北方的愿望,他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这组出色的诗篇,为他这次历史性胜利留下了一个光辉的永久的纪念。
全诗共五首,第一首“艳”,即序曲,写进军遇阻时诗人的惆怅心绪,这里我们将其略去。
第二首《观沧海》,同第一首一样,为诗人领军到达渤海地区时所作。诗人登临碣石山,放眼眺望渤海那磅薄雄伟的景色。海水汹涌澎湃,山岛高耸于海中,草木繁茂,秋风卷起滔天巨浪;大海无边无际,连普照大地的日月星辰也好象是从里面走出来的。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景。全诗共十四句,有十二句不离写景,所写景物均以浩淼无际的沧海为背景,力强势大,气魄恢宏,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象海一般壮阔、豪迈的激越情怀,可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首完整的写景佳作。
这组诗的后三首,均写于凯旋回师的途中。《冬十月》和《土不同》两诗,都是描写隆冬中的北方景物、气象的,而写法却不一样。前者从空中写起:从不停息的北风,冷冽肃穆的天气,浓厚的霜,鹍鸡长鸣,鸿雁南飞,伏巢的鹰,写到蛰卧洞里的熊罴,搁置的农具(钱、镈),堆积在场上的庄稼,开张迎接商贾的客店。而后者则是从地面落笔:隆冬的朔北土地,河上浮漂着冰块,船只难行,地封冻得连锥子也扎不进去,菜蔬都储存在窖里,枯竭的河,坚冰上可以行人。未出仕的读书人受着贫穷,勇武好斗者易于违禁犯法,诗人因此深感烦怨悲戚。不过,无论从什么角度写起,所写的一切都受着北方寒冬这一条件的制约,也就是说同主题扣得很紧。 “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不管呈什么状态,都含蓄着或洋溢着饱满的活力和生机,他们按照自已的本性和方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而在袁绍父子统治下的北方,土地荒芜,老百姓贫困的情况,却令诗人产生了不绝的“怨”和“悲”,这种“怨”和“悲”也正是当时北方人民所共有的。
《龟虽寿》是曹操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中最突出的地方,是反映了曹操“不信天命”,认为人力可以回天,充满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诗的头四句,写传说中的“神龟”、 “腾蛇”也要死亡,毫不含糊地表示,不相信世上有永生的东西,人也不可能长生不老。接着的四句,将“骥”和“烈士”相比拟;骥和烈士当然也是会老、会死的,但骥和烈士与常马、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即使到了晚年仍然怀着雄心壮志,而雄心壮志是不会老的,这表现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观,他似乎意识到在有限里面当有一种“无限”存在。由于诗句中包含了这种积极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诗便成为广为传诵和引用的名言和警句。诗人并进一步认为,连人寿命的长短也不仅决定于天,只要注意调养,即可延年益寿。
这一组诗和前面的《短歌行》,都是用四言写成的。四言诗,在《诗经》以后就很少好作品,曹操继承、发展了“风”、 “雅”的抒情传统,创作了这样动人的篇章,使四言诗重新放出光采,对以后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