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愁示诸宾
檐露滴为珠,池水合成璧。
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积。
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
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诗人在《春日寄乡友》中说: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他寄居在外,至春不归,思念乡友之情,久已回肠欲断。转瞬又届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之际,还是孤帐独寝, 怎能不更加愁肠百结呢!因作《夜愁示诸宾》。示,以事告人。《老子》: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宾,客人。《仪礼·士冠礼》: “主人再拜,宾答礼。”本诗就是诗人将夜愁的情景告诉各位客人。
开头两句,描述露为珠、水成璧,点出时令已至寒冬,更增惆怅。
“檐露滴为珠,池水合成璧。”珠,珍珠,呈球形。璧,美玉,洁白。《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珠联。”可见,璧象日月一样洁白,珠象星星一样呈圆球形。这里的珠和璧都是用作比喻。这两句说,屋檐上的露水一滴滴地掉下来成为珍珠似的细小的冰球,池塘里的水已结成美玉般的洁白的冰块。时已至冬,一岁又将过去,入夜寂寂无声,人们都安定了,诗人望着檐外冰冷的景象,怎能不思绪万千,思乡情切呢?
中间四句,描述忍受夜愁煎熬之苦的具体情景。
“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积。”泻,水往下直注。如: 一泻千里。曹伯启《夜雨》诗: “四檐急溜三江泻。”积,积蓄, 积累。《盐铁论·错币》: “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万行,千里,都是夸张的说法,非实指。这两句说,早晨泪水涟涟,一行行往下直注,如麻不绝,这是由于整夜思念千里故乡之愁的积累。前句“朝泪”是果,后句“夜愁”是因,将因果倒置,强调、突出了“万行朝泪”,感人更深, 效果更好。这是诗文中常用的手法。
“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孤,孤单。陶潜《归去来辞》:“抚孤松而盘桓。”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膏,脂肪,油脂。如:焚膏继晷。即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里,膏指灯油。复,再,又。《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益, 增加。《韩非子·定法》: “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国策·秦策二》:“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这两句说,诗人孤零零地睡在孤单单的蚊帐里,怕览物更添愁,就将帐门放下,紧闭不开;但帐门紧闭,还是久睡不寐,怕愁愁更愁,怎么能挨到拂晓!于是,张点油灯,以光为伴,冬季夜长,油燃尽了,一加再加,直到天明。彻夜长愁,目不交睫,受尽煎熬,吃尽苦头,人非铁石,哪有不精神恍惚,睡眼迷离的呢?
结尾两句,诉说经受夜愁折磨之后的神态。
“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心眼,谓识见与眼力。邓椿《画继》卷九: “元章(米芾)心眼高妙,而立论有过中处。 ”乱, 迷惑。《荀子·解蔽》: “酒乱其神也。”朱,大红色。《韩非子·十边》: “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忽,忽然,突然。《晋书·谢安传》:“金鼓忽破。”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碧,青绿色。王夫之《小云山记》: “(南岳之西峰)寒则苍,春则碧。”这两句说,有谁知道,经过一夜愁思,弄得神魂颠倒,眼花缭乱,糊里糊涂地竟把大红忽然看成青绿了。写得形象逼真,言词恳切,客人看了,定然理解和同情。
本诗对仗工整。不但律诗所要求的二、三联对得工整,连一联也对得很好。如:檐露与池水,两个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相对;滴与合两个动词相对;为珠与成璧,两个以名词为宾语的动宾词组相对。这些都颇为工稳。语言形象生动。如:用珍珠来比喻檐露结成的细小冰球,用美玉来比喻池水结成的洁白冰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寒冬已经来临;以万行来形容朝泪,以千里来形容夜愁,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朝泪之多和夜愁之苦。诗人紧跟何逊、阴铿,向近体诗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