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游|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谢脁长于写景和描摹山川,也善于写精巧的新体、古体小诗,特别是模仿南朝乐府民歌的一类诗,更显得清新流丽,情致隽永。杜甫也盛赞“谢脁每篇堪讽诵”。王闿运《八代选》中选录这类诗就有28首之多。《入朝曲》、《玉阶怨》、《王孙游》等就享有盛名。齐永明时代,五言诗已由追求词藻发展到同时讲究声律、对偶,再经沈约、谢脁的开拓,形成了被称为“永明体”的新体诗,开创了齐梁诗的风格。它的出现,反映了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是五言诗向唐代律诗发展的桥梁,因此在诗歌形式发展上也有重要意义。谢脁自己写的新体诗不算太多,不过他写的古体诗在声调与词藻运用上已十分讲究,不少片段也合于新体诗的标准,沈约赞他的诗“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伤谢脁》),钟嵘也美其诗为“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王孙游》是乐府旧题,《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中。本诗也是诗人学习民间情歌的一首小诗,用了丰富的联想,精炼直率的语言,悠扬的音韵,浓厚的民歌色彩,表现了绵绵的相思和春尽的惆怅。诗一开头就被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把人带到了春意绵密,气氛浓烈富有生机的意境里。春草蔓延,如丝一样柔软与无垠,树丛处处,点点红花,引人入醉的春色已降临人间。 “绿”既是实写颜色,又有促使联想作用,大地万物复苏,添人新意,诱人遐想。“蔓”写出了绿的连绵不断,还体现了春意的动态情状。 “丝”比喻得十分形象和富有深意,既表现了春绿无垠,又为下文绵密的相思之苦作衬托和暗示。两句十字,色彩鲜明,有面,有点,有横,有纵,勾勒了一幅富有生机的春色画图,给读者以想象的驰骋:春游?春意?春色还是春怨?经过刹那间的思绪撞击,逐渐与诗人的思路相接,呵!这恼人的春色,使多少情人承担了相思之苦啊!于是诗人笔锋一转,遂把诗情推向了高潮。坦荡了情人的心怀:不用说您不回来,即使您回来,恐怕春花已凋零,春色也消逝了。诗句戛止,但情意却如游丝还在无已地颤动:这喜人又恼人的春色,激起绵绵的情爱,又带来无限的惆怅,这相思之苦犹如无尽的丝线密密绕我心头。小诗写出了人间共有的恋情与相思,因此即使是写的贵族情爱生活,但也能引起人们共鸣。更由于诗人仿《吴声歌曲》,吸取了民歌养料,在艺术上又融进了自己的独特匠心,可谓“词语甚朴,无所藻饰”,而达到了“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境地。

谢眺的山水诗对唐有显著影响,就是这类诗也有开启唐风的意义。《岘佣说诗》说: “其秀气成采……唐人往往效之, 不独太白也。玄晖诗变有唐风,真确论矣。”胡应麟也说: “唐人……五言短古,多法宣城,亦以其朗艳近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