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安归还扬州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诗。可能是江总入隋后南还途中所作。据《古诗笺》记载,此诗亦题作“长安九日诗”,内容稍有不同:心逐南云去,身随北雁来。故园篱下菊,今日为谁开?
这首诗开门见山,直写归心。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云”,在这里是借用陆机赋“指南云以寄款”的含义,指飘向故乡的云; “北雁”暗接南飞,用以形容诗人自身的心境。 “南云”和“北雁”之前,分别加上“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急迫的归乡之情。
为什么会如此归乡心切呢?因为诗人深切地思念故乡。思之愈深,求归愈切;求归愈切,思之亦弥深。这是人之常情。尽管已经踏上了归途,但现实毕竟是还没回到故乡。此时此刻,故乡对于他还是在思念之中,而不是实实在在已经到达了的,更何况重阳登高之日,恰好又是一个引人思乡恋亲的节日,这当然就更增添了诗人的乡情。站在高高的薇山亭上,望着飘逝的南云和向南而飞的北雁,想到它们会先自己而达故乡,诗人羡慕不已,恨不得此身立时随它们而去。
诗人登高而望乡,他又想到了一些什么呢?他一定想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也想到了故乡的亲朋好友,或者故乡的生活吧?然而,诗人对这些却只字未提,只问了一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难道在这样急切的归心之下,诗人所关注的只是故乡旧居篱下的菊花开了多少吗?时值重阳,故乡正是菊花盛开,诗人想到了旧居篱下的菊花,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这后两句诗不仅仅是讲菊花,而是有着更深的含义。诗人思念故乡,想到的东西太多了,却又难于一一列举。用什么方式才能把这一切都概括进来,而又不失为自然贴切呢?这首诗采用了“观滴水而知沧海”的方法,诗人选取“赏菊篱下”这个过去故乡生活中最亲切、最熟悉的生活内容,来表现全部的思乡之情,以一当十,以少总多,读者自可举一反三。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和这首诗歌之所以动人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