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谣|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城中谣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这是东汉初流行在京城长安的一首童谣,收在《后汉书·马廖传》中。这首被马援之子马廖上疏皇太后时引用,目的是讲“上行下效”的道理。马廖上疏劝皇太后行德政,说“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他举历史上的事例为证: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小腰,宫中多饿死。”又举了当时百姓口中流传的这首民谣为例,指出“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说的是京城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对全国的影响都很大。实则指出宫中的影响更大。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里的“城”指京城长安; “高髻”,修饰得高高的发式。 “高髻”、 “广眉”、 “大袖”皆为西汉时京城妇女流行的妆饰。诗中说:如果京城里的人喜欢高高的发式,那么四面八方的人们就会把发式修饰得比京城的人还要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其中, “广眉”指宽眉; “且”,将。句意是:京城里的人若描宽眉,四方的人们就会把眉毛描到占半个额头那么宽。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京师流行宽大衣袖,那么外地人就会用整匹帛去制做衣袖!全诗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四方学京城的效果,借以说明“上行下效”的严重性。重叠的形式也正是民谣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说唱,便于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