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这首诗大约成于大中元年(847)入京途中,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写下这首诗。
原文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②。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④。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⑤。
注释
①赴阙:即进京。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内。 ②红叶:枫叶。 ③太华(huà):华山。山的西南有少华,为区别起见,故名太行。在潼关南面。中条:山名,主峰雪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处于太行山与华山之间,故名中条。在潼关北面。 ④迥:远。河:指黄河。处在潼关与中条山之间。 ⑤帝乡:指都城长安。渔樵:代指隐居生活。
赏读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晚风撩动秋树,秋叶色彩斑斓,诗中人以瓢代觞,痛饮在客舍亭前。其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表达了诗人彷徨的心态。但诗人并没有久久沉湎于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运用大手笔勾画出雄浑苍茫的四周景色。骋目远望,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沙,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天将放晴,又拿“疏雨”中“过”字来烘托中条山,太华与中条显得充满活力,在浩茫无边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此诗的确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诗人说:“才高诗易怨,愁极酒难降。”诗人连用四句写景,缺一不可,条理清晰,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最后两句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许浑却出乎意料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作者这次应召入京前仕途坎坷,早已厌恶官场,但为生活所迫,又不能失去这份官薪,怀着这种矛盾心理,结束全篇,委婉得体,这首诗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